正在阅读:AI历经三起三落 未来十年产业发展将走向何方

AI历经三起三落 未来十年产业发展将走向何方

2016-08-25 10:05:16来源:中华网财经 原标题:爱国者姜钧凯: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阅读量:37004

导读:2026年或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人智能之外的魅力更加凸显,“奇点”到来,世界将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坛】互联网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万物互联即将开启,下一个时代是以机器人为引擎的人工智能时代。2026年或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人智能之外的魅力更加凸显,“奇点”到来,世界将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AI历经三起三落 未来十年产业发展将走向何方
  
  日前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首届“未来生活体验博览会”中,爱国者集团常务副总裁姜钧凯发表了《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上万名参观者除了感受智能生活的现在,也对智能产品和服务点亮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模拟、延展人类智慧的科学。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所有学科体现。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
  
  20世纪50-70年代,人工智能提出后,力图模拟人类智慧,但是由于过分简单的算法、匮乏的难以应对不确定环境的理论,以及计算能力的限制,逐渐冷却。
  
  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应用——专家系统得以发展,但是数据较少,难以捕捉专家的隐性知识,建造和维护大型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也使得人工智能渐渐不被主流计算机科学所重视。
  
  进入20世纪90年代,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科技“进化”出许多解决问题的佳方案,于是21世纪前10年,复兴人工智能研究进程的各种要素,例如摩尔定律、大数据、云计算和新算法等,推动人工智能在20世界20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预计未来十年,会在一些难以逾越的困惑中迎来奇点时代的爆发式增长。
  
  爱国者副总裁姜钧凯认为,人工智能的三部曲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这段旅途之后,世界将变得完全不一样。
  
  弱人工智能是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这个范围内的智能机器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目前,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并且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
  
  强人工智能是一个人类智慧的系统,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一个是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另一个是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
  
  超人工智能:是超越人类智慧并且将人类智慧延展的智能体系,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它在表象上,集中了弱人工智能已有的成果,并因为强人工智能的综合性,都得以延展和综合。超人工智能需要拟人化的特性,如人工意识或人工大脑。这时的人工智能,因为完整性的特点,为了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就必须解决全部的问题,因此更加绚丽多彩,层叠跃进。
  
  姜钧凯说道,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界的共识,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将在促进RT全息时代到来、新硬件、新语言、新算法和人类认知突破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并且使弱人工智能趋于,使机器人和人的混合体有机融合,促使2026年,迎来强人工智能的时代!
  
  姜钧凯预言,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趋势将在以下十点表现得:
  
  1、未来十年,人类对自身的认知科技取得突破。
  
  在需要使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学科,AI带来的帮助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AI反过来有助于人类终认识自身智能的形成和演进。
  
  机器可以打败人类伟大的棋手,类人机器人可以走路并且能和人类进行互动。尽管早就有宣言称智能机器指目可待,但此方面的进展却缓慢而艰难。意识和环境是困扰研究的两大难题。
  
  人们并未真正了解智能的内涵和人类大脑。
  
  大脑是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它储存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世界真实结构的经验,能够记忆事件的前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并依据记忆做出预测和创造。
  
  感知和翻译等大多数神经网络的架构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远非此前简单的前馈神经网络或卷积神经网络所能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神经网络正与不同的技术(如LSTMs、卷积、自定义目标函数等)相混合。
  
  神经网络是多数深度学习项目的根基。深度学习基于人脑结构,一层层互相连接的人工模拟神经元模仿大脑的行为,处理视觉和语言等复杂问题。这些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收集信息,也可以对其做出反应。它们能对事物的外形和声音做出解释,还可以自行学习与工作。
  
  从涉及人体科学的各种科学的进展和AI发展的需求看,10年内,人对自身的理解将出现飞跃。
  
  2、未来十年,新的硬件系统将诞生
  
  对于人的思维模拟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二是功能模拟,暂时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
  
  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便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是对人脑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脑结构模拟将造就新的硬件系统,与如今计算机不再相同,人们又多了一种改变生活的设备体系,那将是真正的开源的硬件门户。这种大脑硬件系统,相当于目前计算机的芯片。
  
  大家知道,计算处理及信息储存的芯片巨头,像英特尔、NVIDIA等公司,它们处于这一领域的上游,为中下游产业链提供计算处理能力及相关解决方案,他们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度。今年5月,谷歌新型芯片支持人工智能。7月日本软银高溢价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8月17日,英特尔表示将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专用芯片。IBM正在设计基于大脑结构的芯片TrueNorth。而开源的大脑硬件系统,将如同360颠覆杀毒软件行业一样,颠覆芯片甚至整个产业链。
  
  其实,目前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就是即使多个指标都达到了类似人脑的软实力,依然无法达到和逾越人工智能的奇点。
  
  强人工智能,要满足电脑硬件的运算能力。如果一个人工智能要像人脑一般聪明,它至少要能达到人脑的运算能力。
  
  用来描述运算能力的单位叫作cps,要计算人脑的cps只要了解人脑中所有结构的高cps,然后加起来就行了。Kurzweil得出人脑的cps=10^16cps,也就是1亿亿次计算每秒。现在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其实已经超过这个运算力了,天河每秒能进行3.4亿亿。当然,天河二号占地720平方米,耗电2400万瓦,耗费了3.9亿美元建造。十年以内,当1000美元能买到人脑级别的1亿亿运算能力的时候,强人工智能可能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至少在硬件上,我们似乎已经能够强人工智能了(中国的天河二号),但是运算能力并不能让电脑达成人类水平的智能。是不是硬件本身的问题?比如把一个人的智慧加到一只蚂蚁上,又能怎样?
  
  再比如速度。脑神经元的运算速度多是200赫兹,今天的微处理器就能以2G赫兹(也就是神经元1000万倍)的速度运行。大脑的内部信息传播速度是每秒120米,电脑的信息传播速度是光速,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但是为什么人类智慧还是机器无法比拟的?
  
  我们的科学家从多方面探索智慧的科学,力图解决目前的瓶颈。
  
  科学界正在努力逆向工程人脑,乐观的估计是我们在2026年完成这个任务。一旦这个成就达成,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人脑能够如此、快速的运行,并且能从中获得灵感来进行创新。
  
  那么,我们离整脑模拟还有多远呢?至今为止,我们刚刚能够模拟1毫米长的扁虫的大脑,这个大脑含有302个神经元。人类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听起来还差很远。但是科学技术较以往已经以指数增长,他的威力很大——我们已经能模拟小虫子的大脑了,蚂蚁的大脑也不远了,接着就是老鼠的大脑,到那时模拟人类大脑就是很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个电脑架构模拟人脑的例子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是一个由晶体管作为“神经”组成的网络,晶体管和其它晶体管互相连接,有自己的输入、输出系统,而且什么都不知道——就像一个婴儿的大脑。接着它会通过做任务来自我学习。当年“谷歌大脑”团队开始尝试“无监督学习”时,就动用了1.6万多台微处理器,创建了一个有数十亿连接的神经网络。
  
  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榜上有名,明确指出“以脑认知原理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为两翼,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
  
  姜钧凯断言,未来十年,人脑模拟将取得实质进展,从而产生新的硬件门户体系。
  
  这个硬件门户体系十分丰富,除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等硬件支撑,还有机器人、全息显示设备等。库克认为:“未来,你和手机的联系将更密切。智能手机的性能将出现爆发式提升。”而代替目前手机、电脑和电视的全息设备十年内将出现。
  
  一旦一样东西用人工智能实现了,人们就不再叫它人工智能了。科幻片已经让当代人对于科技进步不是很振奋,似乎科幻片就是现实,这是因为几乎每一部科幻片,都是科学顾问和其他主创人员的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而科学实现的每一步都是严谨而艰难的,好在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正在以指数的量级在推进。
  
  3、未来十来,新的计算机语言将诞生。
  
  硬件的快速发展和软件的创新是同时发生的,软件的发展可能看起来很缓慢,但是一次顿悟,就是一种新的软件或语言的产生,就能永远改变人工智能的速度。
  
  传统计算架构无法支撑深度学习等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除了硬件优化,就是计算机语言的革命。
  
  例如,多个团队以不同方法大幅压缩了训练一个良好模型所需的素材体量,这些方法包括二值化、固定浮点数、迭代修剪和精细调优步骤等。这些技术潜在的应用前景广阔,可能将会适应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复杂模型的训练。例如,不需要延迟就可以得到语音识别结果。此外,如果运算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极大降低,我们就可以极高帧率(如30FPS)查询一个模型,这样,在移动设备上也可以运用复杂神经网络模型,从而近乎实时地完成计算机视觉任务。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交汇仍然拥有无限前景。想象一下程序为美剧自动嵌入中文字幕的场景,一个小的应用其实早就是一种难得的的进步。
  
  这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可能是一种编程,也可能是一种新的结构性变化,比如三进制。计算机基础语言的革命,被认为是具奇点价值的革命。
  
  4、未来十年,随着机器学习取得突破,人机语言、视觉、情感、脑力波交互或称心灵感应都将没有障碍,加上新的算法得到普及,计算能力取得飞跃。
  
  机器学习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无需遵照显式的程序指令而只是依靠暴露在数据中来提升自身性能的能力。
  
  机器学习分为两类:
  
  类是“连续型学习”。“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是“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还包括其他非数学学科。这类“机器学习”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需要不断从解决一类问题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学习策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就像普通人一样。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其核心在于,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模式一旦被发现便可用于做预测。比如,给予机器学习系统一个关于交易时间、商家、地点、价格及交易是否正当等信用卡交易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就会学习到可用来预测信用卡欺诈的模式。处理的交易数据越多,预测就会越好。再比如计算机视觉,它能在海量图像中,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视觉模型来提高其识别对象的能力。IBM正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机器人更好地将合适的姿势、音调与语句结合。
  
  姜钧凯认为,未来十年,机器学习能力增强到更加令人担心的程度,借助计算机视觉,语意分析、情感计算与学习,让人感觉很多机器如同孩子一样吸收世界和身体的各种知识。这种发展,将依赖于运营商级别的大数据支撑。
  
  大数据产业链中的原始数据获取方,包括运营商、BAT、微软、谷歌等把持互联网入口的公司,它们掌握着机器学习必须的数据资源,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广度。主动开放数据或计算能力逾越防火墙,可以让所有联网的计算机设备都能获得海量数据。目前,谷歌开源了它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Facebook也开源了AI算法运行的计算机服务器BigSur的设计,IBM通过Watson的开放,从硬件企业转型为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