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秋分”如约而至,连绵不绝的雾霾给民众带来心肺之患的同时,也给“靠天吃饭”的空气净化器行业带来红利。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在度过空净新国标带来的阵痛期之后,今年秋冬季节,空气净化器销量将会是上半年的3倍多;2016全年整体零售规模将达140亿,同比上升19.3%。
有关专家表示,空净产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百户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因此,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将从根本上推动供给侧改革和行业良性循环,空气净化器未来市场也将步入品牌化时代。
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在走出阵痛
近几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发展处于震荡前行中,成长节奏从爆发式增长逐步回归理性。数据显示,2013年雾霾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空净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零售量、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30.6%和162.7%;2014年随着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增幅回落至更为理性的区间,零售量、销售额的增幅分别为35.7%和31.7%;2015年是空净市场的成长阵痛期,前期高速扩张中的种种乱象诸如虚假宣传、价格虚高、净化效果难以求证等,使得消费者对空净的净化效果持怀疑、观望态度,全年空净市场增长明显放缓,市场规模仅与2014年基本持平。
近日,《中国净水与空气净化行业消费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空气净化器产品今年市场零售额预计将达到140亿元,同比增长19.3%,市场正走出新国标实施后带来的阵痛期。
据《白皮书》显示,在新国标的推动下,各品牌纷纷加大产品布局力度,大CADR值产品快速增长。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线下市场CADR值400m3/h以上的零售份额已突破40%,线上市场CADR值400m3/h以上的零售份额已突破30%,CADR值是现阶段空净产品力竞争的核心。
空气净化器也需“内外兼修”
尽管我国空净器市场逐步走出新国标阵痛期,但“内外兼修”之路依然不容懈怠。所谓空气净化器的“内外兼修”是指空气净化器的内在和外在,这两个方面也是提高消费者对其信任的关键,这也是消费者评判商家的重要线索之一,所以空气净化器的“内外兼修”是非常重要的,而空气净化器的“内外应该”怎么去兼修呢?
内:主要就是指空气净化器的技术核心,没有自己的技术核心如何让广大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产生信任,而市场中的技术核心有很多,例如化学和物理反应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市场中比较常用的空气净化器净化技术类型,但是在空气净化器发展的当下阶段,用这些技术就是可以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是社会公认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科学的产品。空气净化器的内还包括其功能的人性化体现,技术设计需体现出其对消费者实用性的考虑。
外:就是要求空气净化器的外形设计是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的,赏心悦目的空气净化器在时间更容易进入人们的视线范围了,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市场中,空气净化器商家想要消费者对自己的空气净化器感兴趣,就是要不断的让自己的空气净化器在“内外”,都有所修成,这样的产品才能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三星开创空气净化器新纪元
随着2016年国内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出台,CARD、CCM、噪音、能效等级等各方面性能标准考验着部分国产产品,但同时却也开拓了高品质产品的新契机。新国标的出台弱化了国内部分互联网厂商和创业厂商的优势,部分产品甚至直接面临停售的风险。而像三星等品牌,不仅在研发、渠道、售后、质量管控方面都完整展现了的品牌实力与技术,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性能优异的空气净化器产品。
以三星为例,三星KJ720F-K7586WF的CADR值为720m3/h,按照新国标附录公式计算,该产品的有效作用面积为50-86㎡,因此即便是空间较大且易积灰尘的客厅,三星KJ720F-K7586WF也能轻松净化;此外,三星KJ720F-K7586WF的颗粒物CCM值约189000mg,远超新国标标准的15.7倍。
三星空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星电子不仅大家电市场的趋势风潮,更积极投入空气净化器领域,并期待以洁净看得见、日久见真“芯”的核心理念,从品牌端、产品品质与产品性能三大核“芯”切入,开创空气净化器行业新纪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