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巨头抢滩云业务 市场份额争夺战一触即发
美国科技巨头竞相争夺云业务
首先,来看一下微软,微软云业务的增长使得微软财报表现亮眼,微软2017财年财季,也就是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财报显示,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76美元,调整后营收达到223亿美元,双双超出分析师预期。
此前,谷歌Cloud Storage推出的云存储服务能让用户以低成本将公司业务数据存储在云端,而且谷歌还会向用户数据提供保护。从财报来看,谷歌云业务第三季度也有亮点,谷歌的广告业务营收占据了母公司的总营收的89.1%,而非广告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云业务的贡献。
云存储服务在2009年真正开始成为一个行业热点,Nirvanix和亚马逊S3服务当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后,亚马逊继续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而据亚马逊的财报显示,云服务业务依然是亚马逊赚钱的业务。该业务三季度营业收入8.6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50%,利润率稳定在26%。
国内巨头争相布局云计算
百度此前已正式成立云计算事业部,并在山西阳泉等地建立了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业务和人工智能等业务均被规划成百度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未来百度还将推出一系列企业级云服务,并将在云计算业务上进一步加大投入。
腾讯也已深耕云计算业务多年。腾讯2015年财报显示,公司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近期,腾讯宣布升级公司云战略,除了将在建立众多云计算中心外,还将提供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多项云服务,涉及医疗、教育、O2O等多个领域。
在争夺云计算市场方面,阿里是从不甘落后,甚至还将布局拓展向海外。11月21日,阿里云在迪拜宣布其位于欧洲、中东、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数据中心将于月内相继开服。这标志着中国云计算服务商在主要互联网市场形成云计算基础设施覆盖。
目前,世界云计算领域,亚马逊AWS排名,排名第二的是微软Azure。从二者的财报中来看,增长的速度还是十分可观的。另外,阿里云也以14.93亿元同比增长130%的增速受到关注。
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希望在国内取得成绩,不得不面对与本土企业的竞争,这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逐步加强云计算的布局,并将触角伸向了国外。但是,跨国企业若想在合作的基础上分得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一杯羹并非易事,因此,在未来,不管是国外云计算厂商来国内布局还是国内云计算巨头的海外布局都绝非是一帆风顺,市场分析的争夺战必将又会是一场“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