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融合,智能生活有望在不久之后成为现实,这将为手机行业带来全新的行业机遇和挑战。业内人士表示,智能手机市场的下一次爆发,需要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来破局。
三星爆炸门获新进展 “迷你灭火器”能否救场
日前,IDC发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5亿部,同比增幅为0.6%,智能手机市场开始趋于饱和。虽然数据显示4G智能手机的同比增幅依然达到了21.6%,但无法否认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期已经结束,并开始进入缓慢甚至停滞增长期。与此同时,近日三星智能手机起火事件的新动态又将安全问题提上话题日程。
三星Note7爆炸事故又有新进展
早在去年9月,三星宣布召回250万部Note 7手机,当时公司认为起火原因是供应商Samsung SDI的制造工艺存在问题。但在三星为用户替换新Note 7之后,同样发生起火事故。于是,三星不得不停售这款产品,公司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也因此锐减了6.1万亿韩元。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三星电子对部分Galaxy Note 7手机起火事故的调查已经得出结论,公司认为电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知情人士称,三星电子可能会在1月23日即公司发布第四季度财报的前一天公布调查结果。届时可能会由三星移动业务主管高东镇来公布调查结果,同时宣布公司将会采取哪些举措来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
投资者和分析师们认为,三星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和详细的证据来解释Note 7手机起火的原因,并且说明以后如何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否则它就无法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对三星来说很重要。
这宗事故可以算是技术行业历史上规模大的产品安全事故之一。为尽快从事故阴影中走出来,三星电子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发布新旗舰Galaxy S8。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三星的智能手机业务今年的表现会怎么样,但是预计随着内存芯片价格的上涨和OLED屏幕销量的增长,三星智能手机业务今年的利润将大幅增长。
智能手机“迷你灭火器”新鲜出炉
自三星手机爆炸事故后,公众的对于智能手机的信任度可谓是一降再降。为缓和当前智能手机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紧张形势,一种手机“迷你型灭火器”应运而生。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斯坦福大学崔屹团队在新锂电池设计中,将人们熟悉的阻燃剂PPT(即磷酸三苯酯)用超薄聚合物材料密封成胶囊,这种分离装置放在正负极之间但与电解液隔离,只有受热到一定温度时,聚合物胶囊外壳融化,阻燃剂才会释放到电解液中,既能防止电池燃爆,又不会降低其性能。
在电池正常工作时阻燃剂“宅”在塑料纤维胶囊内,当温度升到150℃后,胶囊外壳融化,阻燃剂紧急“灭火”。实验表明,当把胶囊放入燃烧起来的电池液中,它们能在不到半秒(0.4秒)时间内快速融化并释放阻燃剂成功灭火。将胶囊植入商用锂电池后检测发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没有丝毫降低。
崔屹表示,如果这种胶囊的实验室表现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锂电池甚至能可靠地用到电动汽车和电动飞机中。但有科学家质疑认为,胶囊“灭火器”的使用寿命才是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必须与一般电动车使用10年到20年的期限匹配。“我们已经进行过相关测试,这种胶囊在反复充放电360次后,只有少量阻燃剂泄漏到电解液中。至于使用多长时间后阻燃剂泄漏量终会影响到电池性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