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从制造走向“智”造 中国还有这三大阶段需要完成

2017-02-06 17:22:38来源:Makebator 编辑:一不做阅读量:31785

分享:
导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更新中同步迭代,从早的蒸汽工业时代,到内燃机工业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电力自动化时代。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更新中同步迭代,从早的蒸汽工业时代,到内燃机工业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电力自动化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稳定普及,工业制造也在各国的生产力发展规划中进入了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工业时代。


从制造走向“智”造 中国还有这三大阶段需要完成

 
  在世界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过半的情况下,信息化基本已进入一个成熟阶段,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也开始逐步进入过去的蒸汽机动力普及、内燃机动力普及,以及电力普及之后的缓慢稳定增长阶段。
 
  而的制造工业,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更新中同步迭代,从早的蒸汽工业时代,到内燃机工业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电力自动化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稳定普及,工业制造也在各国的生产力发展规划中进入了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工业时代。
 
  2013年,德国正式推出 “工业4.0” 的概念,旨在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将 CPS 应用到工业制造中去,希望进一步降低产业成本、提高产业效率,同时迎合新世纪的大众消费模式。而在 2014年,美国五大行业巨头共同成立 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也开启了美国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升级之路,希望借助的硅谷科技力量,为美国的空心化和高成本化制造业带来复苏的希望。
 
  在德国,工业 4.0 主要由西门子推动,而在美国,GE 则是早提出工业互联网并组建联盟的核心力量。2015年初,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希望中国因人口红利而成为的制造中心的地位,在工业化浪潮的后半场,能够继续借助信息化改革,保留中国制造业大国的竞争力地位。但在中国,并没有一个像西门子或 GE 这样有着丰厚信息化积累的产业巨头在,虽然国内有像海尔、格力等个别的企业在尝试高度自动化和初步信息化,对于一个还未完成工业 3.0 的巨轮来说,直接跳到工业4.0 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产业鸿沟和智力断层。
 
  从宏观上来说,国家上层提出 “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指示作用,也非常准确的切中了中国未来 20 年到 30 年在战略地位中的发展路径。但上层建筑落地之后,还是需要中国基础的产业力量,来一步一步实现这个异常艰巨的愿景和任务。而由于中国的传统工业制造,和互联网信息化之间的鸿沟过于显著,显然这需要既懂传统制造,又有互联网信息化经验的人,来一步一步的摸索出走出 “中国制造2025” 的每一个阶段:
 
  中国制造业未来阶段:填补制造业信息化的空白节点
 
  1、人才节点
 
  在德国、美国等,工业信息化的要素便是人才,德国西门子与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等都有长期的合作,德国政府甚至整个欧洲政府都有大量的高校、研究机构来为工业信息化培养和提供人才,而这些人才是在 10年甚至更久的教育体系下才能培养出来的。同样在美国,GE 自己的克劳顿学院、与卡耐基梅隆大学、MIT 等诸多大学也有深入的人才合作项目。
 
  而在中国,目前几乎没有工业与信息化结合的人才,不管是高校还是社会,工业与互联网,往往是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想走工业信息化道路,除了政府投入巨大的资源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否则光在人才这一点上,中国可能就要走 10 年才能开始谈工业信息化。
 
  2、信息化PLC
 
  即便对于工业自动化(工业3.0)来说,PLC 就是一个为基本的基础模块,而在国内,除了一些成熟的工业设备会用到 PLC 之外,绝大多数的工厂还只是半自动化或人工操作。在工业信息化之前,PLC 不仅要深入普及,同时所有工厂都要有相应的能力来熟练的使用这个基本的工业编程控制器。除此之外,中国在 PLC 研发生产和联网信息化方面,也有大量的路需要走。
 
  3、零件信息化(工业物联网)
 
  工业4.0 或者工业互联网,有一个基本条件便是工业部件物联网,所有的零件都要有自己的 ID,而这种工业零部件物联网的技术,不论是采用传统的 RFID,还是升级版的 NFC ,还是未来在 AR 领域可能会更灵活的机器视觉识别,抑或是近这几年非常火的区块链技术,中国的工业制造在这些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经验。
 
  虽然这种工业物联网的技术部署起来并不难,但要想熟练的理解并使用这些技术,并在未来的工业信息化中进行再次创新,是需要非常多的经验和非常深的理解的。而单单这一点,可能需要国内的制造业还要走几年。
 
  4、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
 
  一直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享受的都是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低端消费市场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拥有的条件持续下去的。而对应的,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并没有往高精尖、关键技术、教育、深入研究等方向发展,比如机器人减速机、嵌入式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导致目前中国很多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其他国家,
 
  而工业信息化,要求的便是工业的全自动、智能化、灵活性等,这对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要求很高。在中国只能勉强做机器人本体的工业环境下,要想突破工业信息化的基本限制条件,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否则,就只能高价进口,受制于人了,工业4.0,恐怕也就无从说起了……
 
  5、工业级 3D 打印
 
  3D 打印技术,是目前增材制造中非常创新的一种技术方向,而在工业制造中,如果拥有 3D 打印能力,无疑会给工业信息化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灵活性提高、高度定制、复杂工艺处理能力等。
 
  但从目前来说,除了北航王教授的金属3D打印技术属于世界前列外,现在的工业级 3D 打印机,还都是从海外进口,不论是 FDM、SLA,还是金属、陶瓷或其他新材料,国内都没有比较的设备制造商。而工业级 3D 打印,也是限制工业4.0 的核心能力之一。
 
  6、精密制造
 
  同样,国内制造业一直属于粗放型制造业,对于一些有技术要求的方向,如精密仪器、合金、新材料等,一直依赖美国、日本、德国的进口。而在工业 4.0 中,机器的配合是没办法像人那么的随意与活动的,公差或加工余量越大,工业自动化越难实现。这就要求国内在工业 4.0 方面要想有自己的产业优势,精密制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而这背后,又隐藏着几十年的人才、资本、经验的投入战。
 
  7、虚拟现实应用系统
 
  AR 和 VR ,无疑是未来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火的大众方向。而在工业领域,同样有大量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是需要 AR 和 VR 来提升体验、效率或给出解决方案的。从技术层面讲,VR 的应用局限性和技术难度都比 AR 要低,中国在 VR 方面的发展和实际上差异并不大(因为有 HTC Vive),但在 AR 方面,目前不管是微软的 Hololens,还是 Magic Leap,他们在技术方向上走的都要比中国要远。
 
  不过,在 AR 和 VR 的工业信息化应用方面,我们不用特别担心。毕竟这个领域都是同时起步,得益于中国的人才、市场和自身的努力,很有可能中国在这方面仍会走在世界前列。
 
  8、制造信息化系统
 
  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来说,ERP、MES、SCM 等这些,基本上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制造信息系统,已经有很多人使用了很长的时间,中国也有用友、金蝶等比较出名的 ERP 厂商。但对于一个国家想做产业升级来说,目前这些还并不够,制造信息系统是未来工业 4.0 的基础设施,除了能够熟练的使用,对这些制造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优化改进、二次创新等的掌握,也是工业 4.0 持续发展的关键。
 
  9、工业宽带基础
 
  工业信息化,自然,对信息化的要求非常高。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从基础上为其后面几十年的互联网房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条件。中国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上,也大力推进。而现在都在争夺的 5G 标准,也是想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流通速率。
 
  工业信息化自然也要有基础的信息网络作为保证,但目前在工业宽带方面都没有做太大的进展。不过对于任何一个讲 工业4.0 提上国家战略议程的,在工业基础信息化建设方面,相信都不会含糊。
 

  [1]  [2]  下一页

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展望2035年,中关村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2024-04-26 08:22:28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为建成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5月在渝举行 2024-04-24 16:47:34
2024年5月13日至16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北区展馆(悦来)将迎来一场规模盛大的装备制造行业盛会——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53.09%!潍柴动力再次刷新全球行业纪录 2024-04-23 10:41:15
长期以来,柴油机热效率持续提升是国际难题。柴油机问世127年来,全球行业科技工作者始终把热效率的提升作为毕生追求的梦想,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内燃机综合实力的标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