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宝马高调宣布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届名

宝马高调宣布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届名

2017-02-13 09:47:44来源:钛媒体 编辑:大Z 关键词:自动驾驶传感器宝马阅读量:34505

导读:作为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巨头和代表,宝马的明确转向信号,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未来汽车只有一个方向。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作为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巨头和代表,宝马的明确转向信号,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未来汽车只有一个方向。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System),直译为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但是更多情况下被译做主动辅助驾驶系统。这一技术基于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装置来进行车避险和驾驶辅助。但在不断的技术进化之后,ADAS正在向着更复杂、更主动的方向发展。而且其可以直接商用,并且进度可以与汽车市场保持同步,都让ADAS成为了无人驾驶之前重要的驾驶升级技术之一。
 
  科普过后进入正题。2016年,宝马高调宣布和Intel、Mobileye携手打造ADAS系统,并将把成果在2021年时体现在宝马车系中。而1月份的CES上,宝马5系新车已经装备了合作研发的ADAS系统,可见项目进度还是高于早先预期。
 
  在无人驾驶和未来汽车概念面前,传统车企普遍被认为是应该被颠覆的一方。但是这个合作或许在展示某种可能:汽车制造企业在互联网巨头的围噬下还有很多棋子可走,甚至互联网造车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空中楼阁。
 
  整个问题,还要先从这个ADAS三国杀开始说起。
 
  制造力、运算力和关键技术:这局三国杀各自如何分工?
 
  宝马联合的,一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计算巨头Intel,而另一个则更重要——Mobileye。
 
  以色列的Mobileye是目前世界上强大的ADAS企业。一方面其拥有以色列科技企业的硬核科技基因,一方面它又踩对了节奏,成为了以色列科技圈少有的巨头——估值达到近90亿美元。
 
  Mobileye利用摄像头传感器技术,为汽车提供了前方车距监测、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主动安全防护技术。就连特斯拉都是它的合作伙伴,在ADAS界可谓当之无愧的寡头。
 
  这三家,结合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典范、人工智能和相关硬件巨头、垂直领域,当然所图非小。
 
  根据目前已知信息,三家联合打造的将会是一个有行业标准意义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台。而这个平台将会成为未来车辆逐步实现自动驾驶的中央运算架构和硬件解决方案。
 
  在分工方面,Mobileye提供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ADAS的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核心的算法与识别技术,是否会包括传感器还不得而知。
 
  而Intel则会提供核心处理器和运算能力、深度学习技术。目前,Intel一方面强力推出新一代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芯片,一方面也在大肆收购车用技术和架势数据,可见其对将自家处理器打造成汽车互联网标配的意愿甚大。
 
  而宝马,显然负责的将是运算架构与汽车的深度连接与适应,另一方面宝马长期的驾驶数据积累也至关重要。ADAS平台的要务是实用,适应汽车巨头从而向更高层级的自动驾驶过度,或许将是相对更合理的选择。
 
  宝马的野望与实现之路:车企的弱势可以被补完
 
  在这个合作计划背后,是宝马高调宣布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名。
 
  宝马主席克鲁格多次表示,宝马正在从一家工程类企业转变成提供交通出行与服务的科技公司。而未来战略将集中在四点: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
 
  作为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巨头和代表,宝马的明确转向信号,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未来汽车只有一个方向。但这条路如今却普遍被视为新型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身位更靠前,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之所以互联网和科技新贵看到了汽车领域的机会,是因为制造业和能源行业的门槛正在快速放低。而新技术对于驾驶和出行的作用正在被快速放大。
 
  但是应该看到,汽车作为生活场景中的核心消费品,相当长的时间内消费者决策依据不会被改变。舒适、安全、制动性和耐损耗程度,都并非互联网企业已经证明的能力。而这些却是汽车企业的固有优势,且很长时间难以被偷走。
 
  另一方面,是车企在驾驶升级这个核心命题上的劣势正在逐渐被搬回。比如宝马与Intel、Mobileye的合作,汇集了运算与人工智能、垂直领域解决方案,这两个驾驶升级之路上有发言权的必备选项,结合车企自己的制造业实力与数据积累,这种“铁三角”模式似乎比互联网造车通行的“自己制造一切”来的更让人信服。
 
  当然结果如何取决于后研发成果的应用情况,但车企在驾驶升级上带给人的遐想,显然比大家异口同声高呼互联网造车时明晰了很多。
 
  标准化自动驾驶平台,让云计算的地位开始被怀疑
 
  另外十分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标准化自动驾驶平台的列装,可能给行业带来的震荡效应。
 
  互联网巨头的驾驶技术,更多集中在运用云计算这个先天优势来解决交通场景中的决策问题。
 
  但这个逻辑其实在运用中有很多可疑之处,比如无法联网时怎么办,比如云计算的响应速度是否有资格指挥交通速度,再比如不同的云计算体系在驾驶应用中是否可能出现误差,这种误差谁来监管?
 
  毕竟交通的核心命题永远是安全,这跟智能手机不一样。比如手机基本无需考虑严寒、高海拔、极短时间等场景中的运算,但车辆却必须适应所有情况。
 
  而标准化自动驾驶平台,却可能采用通用原则下的内部运算,来进行嵌入式的人工智能判断和驾驶系统的内部生态化。
 
  一套完整的、可更新可通用的核心运算系统,也可以相对低成本、开放性的让更多车辆成为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车辆。这种做法的商业意义似乎比技术解决方案更重要。
 
  无独有偶,奥迪和奔驰也都在积极建设标准化的ADAS系统,似乎占领行业标准和底层技术加持=占领未来产业决策权,已经成为了汽车制造业的共识。
 
  总而言之,标准化平台的思路开始让互联网造车的很多固有优势被怀疑。似乎运算+识别的技术门槛也可以不那么难以超越。
 
  汽车制造业的传统寡头一方,在找到运算巨鳄和行业专家这两大帮手后,很可能找到了更正确的驾驶升级之路。当然了,各方势力在复杂的合作与资本操作下错综复杂,究竟结果如何,还是事在人为。但互联网造车的紧迫感,或许应该比想象中更重才对。
 
  (原标题:宝马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野望与实现之路,作者王冠雄)
我要评论
  • 萝卜快跑在香港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再扩大

    萝卜快跑自2024年12月起在北大屿山进行道路测试至今,在不同道路场景中表现稳定,已达到高度自动化驾驶水平(国际标准为L4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都市,拥有复杂多样的交通环境,是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理想地点之一。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
    2025-05-13 11:12:04
  • 官方辟谣辅助驾驶等于自动驾驶:L2.9等宣传语有过度包装之嫌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市面销售的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其“自驾”的最高等级其实才达到L2级,也就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主要作用是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便利性。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2025-05-06 09:59:49
  • 中国首个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华为新一代ADS 4正式发布:4个配置 4大升级

    为了迈向L3,华为ADS 4带来了四大升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坦言,当下我们正处于L2到L3的过渡阶段。所谓L3,即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自动驾驶
    2025-04-23 08:58:13
  • 周鸿祎直言:机器人研发难度远超自动驾驶

    周鸿祎表示,其实机器人技术比自动驾驶要难,自动驾驶的工作相对比较单纯,机器人在家里做养老、家政要求太复杂,而且机器人没数据,因为从来没用过。
    周鸿祎机器人研发自动驾驶
    2025-04-21 11:51:42
  • 磁传感器市场持续升温,相关供应商加码布局

    Allegro有约73%收入来自汽车市场(如电动车电机控制、ADAS系统),21%来自工业领域(如工厂自动化),其余为消费电子和通信。
    磁传感器传感器
    2025-04-16 16:50:07
  • 宝马押宝人工智能,能赌赢吗?

    宝马在电池续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技术搭载大圆柱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支持15分钟内完成80%电量快充。
    宝马人工智能
    2025-04-16 14:58:1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