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国内新闻】1+1+1>3,这并非一个算术式题,而是社会发展问题的正确解法。就在今年2月26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迎来3周年。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如今的京津冀三地是否已经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定式?未来发展又在何方?
结伴三载风雨同行 京津冀协同打造创新格局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座谈会上,“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一席讲话响彻全场。会议要求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解开了行政辖区的惯性思维束缚,再次拉开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帷幕。
如今,三地协同发展迎来了第三个年头,京津冀是否已经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定式?三地协同发展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发展方向又在何处?这一系列疑问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推动三地共同发展,2016年12月20日京津冀举办了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大会。在会上,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勾画出路线图。
该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的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到2017年底,三地数据开放、产业对接框架基本形成,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体制初步建立,环保、交通、旅游等民生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启动。
根据该建设方案,到2018年底,京津冀三地将初步形成集群特色鲜明、协同效应显著、资源配置优化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底,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大数据服务新体系初步建立,大数据红利充分释放,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不仅如此,就在今年2月21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专项行动在京进行。会上,北京华夏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软件交易所就肥乡区智慧城市建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智慧城市协作建设项目从此正式落地。
据了解,肥乡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并引入了第三方监管平台为项目做监管支撑,提供资金监管服务。通过为期三年的建设,将在肥乡区导入定制化的智慧应用模式,建立统一、安全的物联网综合运营中心。
该物联网综合运营中心建成后,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网络安全与城市各行业相融合,可以感知、汇聚各部门动态信息和数据并集中处理,对城市进行实时管控,并在平安城市、智慧安监、应急指挥平台、智慧能效管理、城市智能门户、智慧停车、电子政务等领域深入开展建设和运营工作。
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一大特点就是北京资源导入明显。从中标企业到监管单位,均是北京技术、标准、服务、资金等输出的体现。预计该项目可带动100亿元投资,产生税收5亿元,增加1000人次的就业。
专家指出,作为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精心推进、抱团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不留下历史的遗憾,描绘出美好的明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