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AI热潮席卷,资本市场纷纷把目光投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伴随着资本和创业者的涌入,人工智能的第三波浪潮正席卷而来。借着大潮的推动,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突飞猛进,未来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望。
人工智能大潮席卷 中国有望成AI人
在2月27日开幕的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日本软银CEO孙正义表示,2018年人工智能爆发的“奇点”就会到来。届时穿上安装芯片的鞋子,脚可以比脑袋更聪明。到2035年,平均每人拥有的物联网设备,将由2010年的2个大幅提升至100个。
孙正义说,普通人的智商可能在100左右,但是人工智能的智商可以达到10000。人类有大约300亿个神经元,而一个芯片内数十亿个晶体管可以进行的复杂运算,正在超越300亿个神经元的能力。
人工智能真的如孙正义所说的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了吗?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原本只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
就刚刚过去的2016年来说,尽管整整一年中国的创投市场都在资本寒冬论的阴霾中蔓延,但“大器晚成”的AI领域在2016年可谓。清科数据显示,2016年,人工智能融资事件就有73起,资金规模超过15亿元。
其中,百度就是一大代表。在今年3月2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百度牵头筹建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揭牌,李彦宏在揭牌仪式上发表演讲,谈到过去两年半,百度在研发上的投入就高达两百亿,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投入到了人工智能上。要知道在中国五当中,百度研发占收入的比例位居。
据高盛推出的一份近百页的人工智能生态的重磅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突飞猛进,在这一前沿领域中,美国和中国依然是重要参与者;《纽约时报》更是刊发“中美”两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长文,称在这一个没有硝烟的“AI竞赛”中,美国已经不再具备战略性垄断优势,与其旗鼓相当的中国发展迅猛。
确实,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近三年来,我国在AI技术沉淀走在行业前列,已达到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AI技术变现缓慢,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等前沿项目,其商业之路还很遥远,新技术并未能创造巨大收益。
面对着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业依然处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国内第四范式团队也在致力于“从需求出发”、“以业务增值为导向”,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并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未来几年,在人工智能各梯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