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能家居遭冷眼相待 AI商业化何时实现

智能家居遭冷眼相待 AI商业化何时实现

2017-04-05 10:32:11来源:公众号/中经壹家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无人驾驶阅读量:27787

导读: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上,无非是看好人工智能未来的商业化。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创业到底能不能挣钱?可盈利的机会在哪里?后来者可跳过哪些坑?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上,无非是看好人工智能未来的商业化。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创业到底能不能挣钱?可盈利的机会在哪里?后来者可跳过哪些坑?


智能家居遭冷眼相待 AI商业化何时实现

 
  2017年的季度里,科技圈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创新工场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李开复亲任院长;二是孙正义在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上披露收购ARM后的情况,并表示未来对ARM“统治”智能界信心十足;三是百度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坦言将不遗余力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行驶;四是三星收购了虚拟助手初创公司Viv Labs;五是“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短短三个月时间,人工智能获得投资人、科技巨头和政府的重磅加持,足以暗示AI革命浪潮的燎原之势。根据《乌镇指数: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一时间,人工智能创业成为了国内创投市场的主流,名副其实的风口行业。
 
  一向看好人工智能的李开复,则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此的担忧,“有一些泡沫,有一些调整”,并表示明年初会出现波倒下的AI公司以及投资人。
 
  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上,无非是看好人工智能未来的商业化。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创业到底能不能挣钱?可盈利的机会在哪里?后来者可跳过哪些坑?
 
  人工智能领域市场布局
 
  据某细分领域研究机构出具的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有709家,美国有2095家,英国有366家。其中,美国与欧洲投资较为密集,数量较多,其次为中国、印度和以色列。
 
  总体来看,国外以Google、Facebook、IBM、Microsoft、Amazon、Intel等为主,国内则以BAT、科大讯飞等为主。
 
  除科技巨头外,人工智能发展条件的成熟同时催生了大量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截止2016年11月,Venture Scanner 将1485 家人工智能公司划分为13 个细分行业,包括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通用)、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应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 图像识别(通用)、计算机视觉/ 图像识别(应用)、手势控制、虚拟私人助手、智能机器人、视频内容识别、内容感知计算、语音识别、推荐引擎、语音到语音翻译。
 
  其中,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应用)分类以约436 家企业的数量,自然语言处理公司数量232家位列第二。
 
  被资本“冷眼相看”的智能家居
 
  2014年,谷歌以32亿美元的重金砸向智能家居公司NEST。2015年,智能家居的概念在国内蹿红。
 
  2016年,“智能家居”先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进而诸多大厂商也推出自己的概念和产品,比如苹果的HomeKit、华为的Hilink协议、小米的Smart Things,海尔的U+等。
 
  房地产商和互联网公司借此势头合作共赢,推出各类以“智能”为标配的“科技样板间”,并借助地产名人效应,吸引关注度。但在初创资本市场,关注度却较低。
 
  然而,概念都包装好了,产品呢?
 
  零散布局,无法形成全面布局
 
  进军智能家居的大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软件起家,即便是小米,也是依靠硬件工厂代工,没有硬件技术研发基础。而智能家居系统势必会在未来有众多与互联网融合的需求,如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只是推出了类似空气净化器、音箱、空气检测器、智能插座等零星产品,显然无法完成对概念中的智能家居的布局。
 
  加上当下世界经济整体下滑趋势以及资本对于智能硬件热情减退的影响,更是让智能家居行业雪上加霜。根据因果树智能家居融资趋势,2015年,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多达161笔,2016年则消减了近一半,只有73笔。
 
  对于智能家居市场的遇冷,来自风投A16Z的Chris Dixon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可能太大了”。言下之意,一家创业公司很难驾驭。这也是为什么尽管A16Z在3D打印、虚拟现实和无人机领域都有重量级投资,却对智能家居格外谨慎。
 
  无法击中用户痛点,市场还在培养阶段
 
  尽管亚马逊的 Echo 智能音箱已经在美国成为了智能家居的入口,人们通过它可以用语音控制家电、购买商品、查询资讯。Echo的成功令到国内创业者蠢蠢欲动,科大讯飞就和京东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做叮咚音音箱。
 
  尽管从技术、价格、销售渠道等因素来看,叮咚并不输给Echo,但对国内用户而言,智能音箱仍不是强需求。因此它的市场反响平平,销量也很普通,远不及美国的Echo。
 
  当下的智能家居领域有三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像三星建立Internet of Things联盟一样,现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寻找能够填补空缺的产品;第二种是像苹果,借自己庞大的用户基数,吸引智能硬件接入;创业公司多为第三种,像Nest一样从单品入手,让它更具吸引力,从而使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购买整套系统。
 
  产品能否持续发展,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观察国内外众多平台上的产品可以发现,许多小而美的产品由于其创新性而募资成功,却无法在市场中盈利。以致对后续的研发、经营带来困难。
 
  以Nest和Canary为例,Nest除了面向一般消费者外,还将能源公司作为其客户,拓展收入来源;而Canary除了单一的设备收入外,提供使用者云端储存及中心监控的服务,成为每个月稳定的收入。这类模式可以为国内创业者所借鉴。
 
  (原标题:智能家居遭遇资本寒冬 两大顽疾待解)
我要评论
  • 夯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无论是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激发人工智能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潜力,还是提升智能时代公民的适应力,都需超越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
    2025-05-08 17:26:13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