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杭荣电气有限公司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时间:2018-4-27阅读:1705
分享: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文名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外文名

The situations an policies to the energy of China

发生地

中国

执政

中国*

目录

前 言

现状

战略目标

能源节约

提供给

加进步

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

合作

10 结束语

前 言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上zui大的发展中,发展,摆脱贫困,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上发展zui的发展中,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上*位能源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速增长,为能源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能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型,继续为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mash;&mash;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的13%,列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水力资源量的12%,列位。

&mash;&mash;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上处于较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mash;&mash;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mash;&mash;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持续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mash;&mash;供给能力明显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总量22.1亿吨煤,列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运输能力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mash;&mash;能源节约*。1980&mash;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万元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了8个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mash;&mash;消费结构有所化。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煤。中国度重视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

&mash;&mash;科技水平迅速提。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成就,以&lquo;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rquo;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上处于地位。煤炭工业建成一批有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提。在电力工业方面,发电技术和大容量参数机组普遍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水平,核电初步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温气冷堆、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正负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压输电试验工程开始启动。

&mash;&mash;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度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1992年联HE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综合运用fa律、等手段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治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为其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相当,单位电量烟尘排放减少了90%。200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4亿千瓦,超过*年的总和,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到30%。

&mash;&mash;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投资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化。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能源改革不断深化,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的较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mash;&mash;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中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于主要能源消费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mash;&mash;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mash;&mash;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中国能源体系有待完善,能源机制未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

战略目标

 

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fa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模式,提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少、效益好、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zui大程度地实现能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能源的稳定增长,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能源的共同发展。中国能源的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将给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能源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先、立足、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mash;&mash;节约先。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先,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fa规和,不断提能源效率。

&mash;&mash;立足。中国主要依靠增加能源供给,通过稳步提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mash;&mash;多元发展。中国将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能源,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能源的稳定供应。

&mash;&mash;依靠科技。中国充分依靠能源科技进步,增强自主能力,提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能力,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增强发展后劲。

&mash;&mash;保护环境。中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mash;&mash;互利合作。中国能源发展在立足的基础上,坚持以平等互惠和互利双赢的原则,以坦诚务实的态度,与能源组织和各国能源合作,积极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领域,维护能源与稳定。

中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转变发展方式,在化结构、提益、降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到2010年,单位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中国能源发展&lquo;十一五&rquo;(2006&mash;2010年)目标是:到&lquo;十一五&rquo;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明显提,结构进一步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效益和竞争力提,与社会主义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监管、fa律fa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逐步完善,能源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能源节约

 

中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的道路。中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节能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贯彻&lquo;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位&rquo;的方针,到上世纪末实现了增长翻两番、能源消费增长翻一番的目标。为继续深入推进能源节约,中国进一步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布了《国WU院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国始终将节约能源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化结构的突破口和抓手。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lquo;六个依靠&rquo;: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fa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确定了&lquo;十一五&rquo;期间能耗降目标,并将节能任务体落实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中国正在完善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实行单位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节约能源,是中国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推进能源节约,是中国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中国坚持为主导、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推进能源节约。中国坚持以提能源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加技术进步为根本,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节能型的产业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节能技术推广机制,鼓励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政策对节能的推动作用。

中国落实能源节约的措施是:

&mash;&mash;推进结构调整。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偏的主要原因是增长方式粗放、耗能产业比重过。中国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lquo;投入、消耗、排放、率&rquo;的发展方式。中国加产业结构化升级,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和业,严格限制耗能、耗材、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mash;&mash;工业节能。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中国坚持走科技含量、效益好、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加发展技术产业,运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耗能行业节能降耗。中国实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重点年耗能万吨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节能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加技术改造,提管理水平,降能源消耗。支持一批节能降耗的重大及项目,带动工业提能效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业行业能效和规范,强制淘汰落后的耗能产品,完善能效准入制度

&mash;&mash;实施节能工程。中国正在实施节约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支持节能重点及项目建设,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中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使用墙体材料。实施节约和石油工程,科学发展燃料。加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油耗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燃煤工业锅(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利用,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电机节能和能源系统化,提电机运行和能源系统效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推广电器应用。加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耗能老旧农机、渔船,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机构节能,发挥对社会节能的带动作用。加节能监测和技术体系建设,强化节能监测,平台。

&mash;&mash;管理节能。中国建立了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积极推进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积极发挥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和使用节能产品。研究制定鼓励节能的财税政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节能融资机制。深化能源改革,形成有利于节能的形成机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严把能耗增长的。建立企业节能新机制,实施能效标识管理,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建立健全节能fa律fa规,依fa强化节能管理。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大ZHIfa监督检查力度。

&mash;&mash;倡导社会节能。中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能源节约文化,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把节约能源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知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努力建立全社会节能的长效机制。

提供给

 

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本国能源资源发展,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远远于多数发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大能源国,备了较强的能源供应基础。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将先立足于能源资源,着重化能源结构,努力提供应能力。

中国能源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煤炭已发现的资源量仅占资源蕴藏量的13%,可采储量占已发现资源量的40%。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0%。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33%,开始进入勘探中期,仍有较大潜力。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为14%,处于勘探早期,资源前景广阔。非常规能源资源尚处于开发利用初期,开发潜力较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好的前景。

中国提能源供应能力的措施是:

&mash;&mash;有序发展煤炭。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增加供给能力、化能源结构、保障煤矿、减少环境污染、提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煤炭工业体系,是保障国民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普查和地质详查,规范商业性勘探,提资源保障程度,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通过企业兼并和重组,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大型企业集团。继续推进煤炭资源开发整合,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依fa关闭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备条件、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小煤矿,进一步化煤炭产业结构。促进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鼓励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经营,延伸煤炭产业链。提煤矿机械化水平和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推进煤炭的清洁和利用,鼓励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液体燃料研究和。积极发展循环,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煤炭运输体系建设,稳步提运输能力。建立责任制,加大煤矿改造和瓦斯投入力度,不断提水平。

&mash;&mash;积极发展电力。电力是清洁的能源,建立、、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是国民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化电源结构。在综合考虑资源、技术、环保和等因素的基础上,化发展煤电,建设大型煤电基地,鼓励发展坑口电站,重点发展大型环保机组。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加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在保护生态、妥善解决YI民问题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区域和输配电网络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行电力统一规划和调度,建立健全电力应急体系,提电力系统的性。继续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节能调度,努力提能源利用效率。

&mash;&mash;加发展油气。中国继续实行油气并举的方针,稳定增加原油产量,努力提天然气产量。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重点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积极探索陆地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和重点海域勘查,切实增加可采储量。深入挖掘主要产油区的发展潜力,稳产改造,提采收率,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在合理的条件下,积极开发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能源。继续加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油气管网。

&mash;&mash;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先发展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已经颁布《可再生能源fa》,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先上网、全额收购、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中国将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成熟技术,提占有率。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利用技术,将建设若干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和配套政策,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和及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mash;&mash;农村能源建设。中国有7.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受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仍有多数农村地区依靠传统方式利用生物质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的一个特殊问题。中国坚持&lquo;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注重实效&rquo;的原则,农村能源建设。中国通过实施&lquo;光明工程&rquo;、&lquo;农网改造&rquo;、&lquo;水电农村电气化&rquo;和&lquo;送电到乡&rquo;,同时充分利用小水电、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改善了农村生活用能条件,解决了3000多万农村无电人口及偏远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等,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继续推广应用省柴节能灶炕、小风电、微水电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继续增加农村化石能源的供应,提农村商品能源的消费比重。继续农村电网建设,积极扩大电网覆盖范围。积极开展绿色能源县建设,加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加进步

 

科学技术是*力,是能源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度重视能源科技的发展,能源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有效地促进了能源工业的发展。2005年,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技术放在先发展位置,按照自主、重点跨越、支撑发展、未来的方针,加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努力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特点,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适用技术,为能源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大力组织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机制,引导企业加技术进步,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能源科技人才培养,注重完善政策fa规和技术,为能源技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mash;&mash;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中国把节能技术作为能源技术发展的先主题,重点攻克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大力提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引导社会投资节能技术应用。重点研究开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建材等应用技术。能源计量、控制、监督与管理,积极培育节能技术体系。

&mash;&mash;推进关键技术。中国鼓励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煤炭气化及加工转化等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超(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发电技术,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重点掌握第三代大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攻克温气冷堆工业实验技术。积极发展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品位油气资源开发技术。鼓励发展能源技术,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稳步推进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和1000千伏交流特压输电技术,以及增强电网技术。

&mash;&mash;提升装备制造水平。装备制造业是能源技术发展的基础。中国依托能源重点工程,带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发展煤矿综合采掘设备,研制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运输和洗选设备,以及大型露天矿设备。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煤炭液化和气化、煤制烯烃等成套设备。鼓励发展大型清洁发电装备,发展煤电发电机组、大型水电及抽水蓄能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以及特压输变电设备。鼓励发展石油天然气勘探、钻采装备,支持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30万吨原油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大功率柴油机等配套设备。

&mash;&mash;前沿技术研究。前沿技术是能源发展的潜力,能够能源产业和能源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重点研究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及输配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及电堆集成、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等。研究突破化石能源微小型燃气轮机等终端能源转换、储能及热电冷三联产技术。加研发气冷堆设计及核心技术。积极研究磁约束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mash;&mash;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是自主,决定能源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中国重点研究化石能源洁净利用与转化的基础理论,性能热功转换、节能储能的关键原理,规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技术,规模利用核能、氢能技术等基础理论。

协调发展

 

气候变化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处理好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历史累计排放少,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同期排放量的9.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第92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也很小。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中国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签署了《联HE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了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提交了《气候变化初始信息通报》,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fa》,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与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中国提出&lquo;十一五&rquo;时期要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温室排放控制取得成效的目标。中国正在积极调整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节约,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mash;&mash;控制温室排放。中国加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挥能源节约和化能源结构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努力降化石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排放。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mash;&mash;大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中国将更加重视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利用,并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积极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建立并完善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推进煤炭的有序开采,限制开采硫灰分煤炭、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的煤炭。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鼓励实施煤炭洗选、加工转化、洁净燃烧、烟气净化等技术。加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根据排放安装并使用脱硫装置,现有燃煤电厂加脱硫改造。在大中城市及近郊,严禁新建纯发电的燃煤电厂。

&mash;&mash;积极机动车尾气污染。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中国正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排放,环保一致性检查,确保新机动车稳定达标;严格实施在用机动车环保年检制度;严格禁止制造、销售和超过排放的机动车;鼓励和使用污染的清洁燃料机动车,鼓励混合动力汽车,支持发展轨道交通和电动公交车。

&mash;&mash;严格能源项目的环境管理。对能源项目的环境管理,是实现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中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过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抑制粗放型增长。新建、扩建和改建能源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核电项目的管理,强化对已运行核电站、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与辐射环境的监督管理,积极做好在建核电设施评审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水电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满足江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要求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提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效益。

深化改革

 

改善发展环境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按照完善社会主义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1998年实现了石油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建立了上下游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2002年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煤炭工业化改革后,2005年又按照国WU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国正在按照观念、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求,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能源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mash;&mash;强化。中国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度重视维护人民的生命,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中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依fa整顿关闭不备条件的小煤矿。继续加大煤矿监管力度,引导地方和企业煤矿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继续电力、油气,强化监督管理,实行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工作体系。进一步落实责任制,严格ZHIfa,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mash;&mash;完善应急体系。能源是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guo家anquan和社会稳定。中国实行电力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区运行,统筹安排电网运行。建立了、监管机构和电力企业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电网和发电企业建立应对大规模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扩大石油储备能力。逐步建立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应急保障体系,确保供应。

&mash;&mash;加体系建设。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种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能源化改革。完善煤炭体系,构建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有序的电力体系,加石油天然气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能源健康有序发展。

&mash;&mash;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部门、地方及相互间的统筹协调,强化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化结构、提能,形成适当集中、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职能,注重政策引导,重视信息。深化能源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进一步强化能源资源的规范管理,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业权交易制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mash;&mash;推进机制改革。机制是机制的核心。中国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形成机制。深化煤炭改革,实现化。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由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由监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及时反映变化和供求关系。

合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的繁荣需要中国。随着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与日益紧密。中国的能源发展不仅满足了本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能源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在多边合作方面,中国是亚太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东盟与中RI韩(10+3)能源合作、能源论坛、能源大会及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的正式成员,是能源宪章的观察员,与能源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组织保持着密切。在双边合作方面,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等许多能源消费国和国都建立了能源对话与合作机制,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环保、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领域对话与合作,在能源政策、信息数据等方面开展的沟通与交流。在能源合作中,中国既承担着的义务,也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积极完善对外开放的fa律政策,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fa》、《中外合作经营企业fa》和《外资企业fa》,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外商投资环境。2002年制定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2004年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能源及相关的采掘、、供应及运输领域,鼓励投资设备制造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能源产业。

&mash;&mash;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中国在石油天然气资源领域,实行以产品分成合同为基础的对外合作模式。2001年,中国公布了修订后的《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依fa保护参与合作开采的外商合fa权益。鼓励外商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的风险勘探、渗透油气藏(田)、提老油田采收率等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鼓励外商投资输油(气)管道、油(气)库及码头的建设与经营。

&mash;&mash;鼓励外商投资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资源。2000年,中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以独资或与中方合作的方式进行风险勘探。外商投资开采回收共、伴生矿、利用尾矿以及西部地区开采矿产资源的,可以享受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对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资源的管理和。

&mash;&mash;鼓励外商投资和经营电站等能源设施。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电力、煤气的和供应。鼓励投资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煤炭洁净燃烧发电、热电联产、发电为主的水电、中方控股的核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等电站的建设与经营。鼓励外商投资规模容量以上的火电、水电、核电及火电脱硫技术与设备制造。鼓励投资煤炭管道运输设施的建设与经营。

&mash;&mash;进一步化外商投资环境。中国信守加入贸易组织的有关,在能源管理方面,清理了与贸易组织规则不一致的行政fa规和部门规章。按照贸易组织的透明度要求,放宽了公益性地质资料的范围,并将进一步能源政策的对外发布,完善能源数据统计系统,及时公布能源统计数据,确保能源政策、统计数据以及资料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mash;&mash;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注重引进、管理经验和素质人才,进一步实现从投资化石能源资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从注重勘查开发领域向更多地发展贸易转变,从主要依靠对外借贷和外国直接投资向直接利用资本方式转变。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源贸易仍将是中国利用国外能源的主要方式。中国将积极扩大能源贸易,促进能源的势互补,维护能源的稳定。按照贸易组织规则和加入贸易组织的,开展能源进出口贸易,完善公平贸易政策。逐步改变目前原油贸易比重过大的状况,鼓励与国外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促进贸易渠道多元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鼓励企业按照惯例和原则,参与能源合作,参与境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能源工程技术合作。

能源是性问题,每个都有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绝大多数都不可能离开合作而获得能源保障。要实现平稳有序发展,需要社会推进化向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需要社会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观。近年来,石油大幅波动,影响了发展,其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需要社会通过对话和合作,从多方面共同加以解决。为维护能源,中国主张社会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mash;&mash;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实现能源,必须能源出口国与消费国、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社会应该能源政策磋商和协调,完善能源监测和应急机制,促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以增加供应,实现能源供应化和多元化,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维护合理的能源,确保各国的能源需求满足。

&mash;&mash;形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多元发展,是实现能源的长远大计。社会应大力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能源综合利用,支持和促进各国提能效。积极倡导在洁净煤技术等利用化石燃料方面的合作,推动社会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重大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探讨建立清洁、、和的未来能源供应体系。社会要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度,处理好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推广等问题,使各国都从中受益,共同分享人类进步成果。

&mash;&mash;维护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维护和平和地区稳定,是实现能源的前提条件。社会应携手努力,共同维护能源国和输送国,特别是中东等产油国地区的局势稳定,确保能源通道和畅通,避免地缘政治纷争干扰能源供应。各国应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化解矛盾,不应把能源问题政治化,避免动辄诉诸武力,甚至引发对抗。

结束语

 

在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进程中,能源是事关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将努力解决好能源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仅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人均石油消费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二分,石油人均量也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四分,远于发达水平。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能源构成威胁。中国将继续以本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能源作出积极贡献。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素流动和产业转YI速度加,各国各地区间的互联互动日益加深。社会需要合作,共同维护能源。中国将与各国一道,为维护能源的稳定和,为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而不懈努力!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能制造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