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微嵌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人机界面触摸屏CAN总线应用设计

时间:2016-8-3阅读:918
分享:

工业人机界面触摸屏CAN总线应用设计
  简要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和CAN总线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工业触摸屏人机界面扩展接口设计 的CAN总线控制器。以PhilipsSJA1000芯片为核心,详细介绍了硬件设计的要点,根据工业现场的应用特点,强调了隔离和保护电路的设计。简要 介绍了Linux驱动程序设计。

  实用新型涉及人机界面,特别涉及一种集成PLC功能和CAN总线通讯能力的人机界面,包括处理器单 元,显示单元,输入单元,存储单元,通讯接口,其不同之处在于,通讯接口中还包括CAN总线接口,用于连接各类现场总线设备。使得人机界面HMI有良好的 可扩展性,并提供SoftPLC的控制功能。采用这种结构的人机界面HMI能给用户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拥有良好的性能的情况下,其价格相比与传统人机界面 HMI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PLC和含有微处理器的智能测控设备逐步取代了继电器和模CAN总线拟 仪表。为了解决PLC人机交互功能较弱,编程操作1.1CAN总线技术复杂,人机界面不够友好的问题,目前相当多的应用PLC的控制系统都装备了触摸屏人 机界面(HMI)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前较为流行的HMI大多基32位精简指令集嵌入式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 信的系统,也成CPU,带有RS-232/485串行通信接口,使用触摸屏和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1。现图形界面(GUI)技术,为 设备操作者提供直观的信线把单个分散的测控设备变成网络节点,把它们息显示和控制手段。工业现场的众多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自 控任务的网络通信的主流技术是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CAN系统与控制系统。现场总线代表了工业控制系统分散总线是现场总线技术标准中应用zui 为广泛的低层网络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成为目前工业自动之一。实现CAN通信需要控制模块完成协议和化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电 平转换功能,这些是传统HMI所不具有的,HMI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几种现场总线技术已扩展CAN总线控制功能,使得HMI不仅可以同PLC逐渐 形成影响并在一些特定应用领域显示了自己的优通信,也可以和伺服控制器等设备通信,提高设备性势。主要现场总线技术有:基金会现场总线价比。1、 ProfiBus、CANopen(FoundationFieldbus,FF)文提出了一种HMI扩展CAN总线控制器的设 DeviceNet等,其中DeviceNet已被我国选择作为工业计方案,根据工业现场的环境特点,介绍了硬件设计,场总线国家标准2。上述这四种标准 中,后两者都同时简要介绍了Linux平台下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是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标准。CANControllerAreaNet首字母缩写,意为 控制器局部网。
  强大的通讯功能:
  一路CAN总线接口在应用层作了标准规划,凡遵循该标准的CAN总线设备,可以通过 CANSET软件设置CAN网络配置文件,下载固化到EASY-M2416R中,就可以把该设备映射到CAN网络中。CAN总线由于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 靠性、抗*力及检错能力,所以在一些条件比较苛刻的场合里广泛应用。

  另外,串行口RS0可用于梯形图程序及上位机的监控,还可以 与人机界面通讯;串行口RS1可用于下载CANSET软件生成的CAN网络配置文件,还可以通过RS485网络连接第三方设备,如PC、三菱PLC。由于 各个网络都是独立的,同个PLC在连接多个模式的网络也不会受影响。
  3.2有和三菱相当的运算速度和几乎*兼容的开发环境:
   经过测试,基本指令的运算速度在0.5u/步以下,和三菱FX2系列的PLC相当,这对于控制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户来说已是足够了。它的梯形图以及指令和 三菱PLC的也是*兼容,并且都能在三菱编程软件里很好的运行。这对于使用过三菱PLC的用户来说减轻了很多的困难。
  3.3独立开发的CAN总线互联CANSET软件:
   CANSET软件能很轻松方便的完成通讯设置。设置内容包括:网络设备总数、网络设备地址、网络通讯数据的内容、网络数据通讯速度等。它还能根据用户的 需要,灵活设置每个设备的任务级别,以保证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处于下层网络的AD和DA,以及Easy-M2416R设备,遵循CANBUS协议的接 口,能很方便地连入CAN总线网络中,成为系统的一部分。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能制造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