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苏特电气公司>>公司动态>>李小琳:带领电力企业“求变”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有人用“公主”一词来形容李小琳。
这并不奇怪,因为无论是特殊的家庭背景、总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的头衔,还是电力行业“一姐”的地位、举手投足间展示的优雅气质,都让李小琳在任何环境中,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
不过,公司在资本市场中沉浮起落,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电价牵动人心,即使是“公主”,也要承受压力。
作为上市公司中电和中电新能源的,她必须时不时地面对盈利和股价的考验,投资者和媒体监督的目光。有一次在压力之下,她甚至立下军令状,放出“达不成业绩就辞职”的狠话。
作为中电投的副总,她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公司效益和社会责任产生冲突,并给公司带来阵痛时,她呼吁行业的进一步变革。
抛开种种外在的“光环”,身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压力、遭遇不理解时,她需要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逆境中提升自己的*力。
李小琳说,在中电上市后zui困难的日子里,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坐,抛开一切思绪让自己安静,找出解决方案,和相关人员谈,“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这样处理的,是工作中逼出来的。”
连年巨亏 电企求变
夏季用电高峰将至,全国范围内的用电形势再一次拉响警钟。
5月25日,*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尹昌新预计,如果迎峰度夏期间出现“全国大面积、持续高温天气以及来水偏枯”的情况,电力缺口甚至会超过去年,达到3700万千瓦。
在连年亏损下,火电企业发电厂发电积极性难以提高,是导致电力缺口扩大的重要因素。
“我也是普通市民,也不希望电力*。”去年年末,李小琳对媒体说。
但她强调,正因为用电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必须维持发电企业的正常运转。“电力企业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用电和社会用电。如果这些电力企业不能安全地运转,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包括中电投在内的火电企业,正饱受电力行业改革不到位的困扰。虽然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子公司因拥有的资产,仍能实现不错的净利润,但日益高涨的煤价、依旧被监管的电价,仍让火电集团“叫苦连连”。
*今年公布的五大发电集团运行数据显示,2011全年,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5.6亿元,较2010年减少34.3亿元。其中,火电累计亏损312.2亿元,比上年增亏190.7亿元。
李小琳说,5大发电集团的负债率都已经接近了85% ,处于很危险的境地,“几乎逾越了*关于负债率的红线。”
另一方面,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电价,每一次上调,都不得不面临来自舆论的压力。
以经济学家郎咸平为代表的对火电企业真实亏损程度的质疑,在网络上获得不少赞同的声音。“电厂联合在一起忽悠我们加价,只有加价才是zui省力的,在这种情况下,电厂哪里还有动力去提高燃煤效率!”
在李小琳看来,单纯地上调电价也不能拯救火电企业,而不过是一种“策略上的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必须深化电力企业改革,作为火电企业自身,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个融资平台。
早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学习的经验,让李小琳对资本市场有自己的认识。在中电上市前几年,她就向电力部长建议,把资产注册到香港建立公司,以利用境外的资源。她甚至为公司错过了香港资本市场上的“中国热”、“1997年香港回归热”而感到遗憾。
2003年7月,中电进行了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国有电力企业*次的境外电力资产并购,耗资3亿澳元购得澳门电力6%的股权,成为澳门电力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在5大发电集团成立时,国家并没有特别地注资,但给了一个平台,就是上市公司。每个集团都有上市公司,我认为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产融结合,来解决并购需要的资金问题。”李小琳说。
去年,中电投旗下的漳泽电力,在连续两年巨亏后进行重组,转投山西省属企业同煤集团。这是央企退出地方火电企业,也是李小琳的“心头之痛”。李小琳相信,如果电力企业运用好资本市场这个融资平台,就有助于解决煤电联营中的资金问题。
夹缝中生存 行业求变
李小琳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火电企业连年巨额亏损,局部地区出现电荒危机,源于改革的滞后,煤电关系至今尚未理顺。她也多次呼吁,要从根本上解决火电企业亏损的问题,就必须深化改革。
“从2008年开始起,煤价飙升使电力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上的制约。”李小琳说。为此,她每年在两会期间,都会提出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的提案。
中国政府对电力行业实行大规模的重组始于2002年。在“厂网分离”的改革后,国家电力公司被重组成两家电网公司和五家大型发电集团,中电投便是其中一家。
重组给发电集团带来了机遇,这让电力企业得以朝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迈进。2004年,中电投旗下的子公司中电在香港上市,李小琳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执行官。
但她的事业并非外界所想象的一帆风顺,也经历过挫折和压力。李小琳回忆,中电刚上市不久,就遇上煤炭价格飙升、经营环境恶劣的情况,上级对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时,她甚至下了军令状来承担风险。
“我当时表态说,如果今年我不完成任务的话,作为总,我李小琳辞职。”李小琳对腾讯财经说,“在全集团当中能够站出来讲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我也是冒着一部分的风险,遇到很大的压力。”
李小琳强调,这些话虽然严厉,却首先传递出了“一定要完成任务”的信息。“然后,我召集会议,所有控股电厂一把手都来,我先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当好一把手?’回答很多,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完成任务等等,第二个问题,‘如何完成我们今年的任务?’于是,每个厂都领了指标,利润指标分解得非常细。”
压力来自上级,更来自于行业面对的结构性问题:2002年,电煤指导价格开始实行市场定价,而电价则因为与民生更紧密的关系,依旧受到政府的控制。这让火电企业不得不在“计划电价”和“市场煤价”的夹缝中生存。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但如何使我们的电力工业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何使这些发展的改革成果传输到用户,还需要深化价格改革,理顺‘输发配’的关系。”
李小琳曾说,当必须独自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坐。“不想思绪,不想工作,静下来后,滤清思路,列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再和相关人员谈,知晓他们的建议,做到成竹在胸。”
“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这样处理的,是工作中逼出来的,”谈到*力,李小琳相信,虽然有天生的一些素质,但大多是后天培养出来。这些素质如何培养?就取决于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只要有这种愿望和能力,任何岗位都会成功的。”
对于上级、同级和下属,李小琳认为,要学会把别人的弱点“无限忽略,直至为零”,把别人的优点无限放大,“大到足以滋养修炼自己的品性。”
面对挑战 新能源求变
另一位和李小琳一样,曾被《财富》评为商业“50女强人”的女高管、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曾对腾讯财经说:“如果用性别希望别人同情你获得的成功,那是没有价值的。”
与董明珠不同的是,李小琳乐意展现她女性化的一面。在她看来,像亲和力、沟通力、理解力这些属于女性的特质,“这些在职场上都是非常需要的。”
她用在农村的一段经历来说明,公司为什么会涉足新能源。“我看到家家户户虽然有了电,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我们秀美的山村也逐渐受到了环境的污染。所以我就提出,我们不仅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动力,而且要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碧水蓝天。”
公司起初涉足新能源的时候并不顺利。“我是发自内心地想做新能源,但是行业当中也有非常好心的老*告诉我,说小琳,我们这样级位的*可以不做什么事情,但是千万不要做错什么。”
当时,做新能源的意识并未在行业中普及。李小琳说,她在做新能源的过程中,在利用资本市场和其他一些条件时碰到了很多困难,“所以就需要坚定信念。我也看到了这项提项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所以在遇到困难中坚持还是非常重要的。”
2006年12月注册成立的中电新能源,2007年在香港借壳上市。五年后,中电新能源旗下已经有百亿资产分布在全国各地,涵盖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垃圾发电、天然气发电,以及其他发电等。
该公司披露的2011年度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虽然新项目的投产让营业额按年增长17%,但净利润却按年下跌30%,主要原因是部分水力发电及风力发电受到天气影响。
除去这些特定的因素,摆在公司眼前的难题还有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2011年,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都经历了产能过剩、价格暴跌以及在国外遭受“双反”调查的困局。此外,电网建设的限制下,风电场“窝电”现象严重,去年全国有1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电量被弃。
李小琳对腾讯财经表示,要让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地发展,一方面新能源应该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如何能够使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相结合。”
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小琳用美国的例子,呼吁中国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国2013财年政府预算案中,大手笔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拨款133.5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她预计,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会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正面的作用。在这些政策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及*致力发展智能电网等。
谈事业家庭 角色转变
由于家庭的光环太过耀眼,要说服别人更看到自己身上后天的努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李小琳而言,既然家庭无法回避,不如坦然面对。在访谈中,她会主动提起自己的家庭,并多次强调,家庭给她带来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李小琳说,严格的家教使她和哥哥从小都有非常独立和自强的精神。“小时候,我们从来不想去向父母要求什么,都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父母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的方便。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得。”
除了家庭带来的影响,她回忆道,是2003年的一场大病让她更加独立,让她意识到“生命独自降临到这个世界,不能埋怨别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靠自立、自强、自爱,才能有这个生命的呼吸,否则一切都是空的。这些都需要人生的磨练。”
在访谈中,李小琳谈起作为女性的多个不同身份:“女性是母亲、是妻子、是姐姐、是妹妹、是女儿,这使我们增加了很多天然的母性,同时我们有亲和力、沟通力、理解力和耐力,这些在职场上都是非常需要的。”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受过良好教育的李小琳,拥有着正统的价值观。她和是青梅竹马,在两个家庭之间,更是有着三代人的交情。在她眼中,丈夫像是一个“哥哥”,也是一个可以一同分享生活的伴侣。
“我是个喜山乐水的人,我会因为我的爱好而喜欢摄影,每次我们出去旅游,他就会从专业摄影师的审美角度,为我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每次,在丈夫照完照片后,李小琳就将那些相片整理起来,每张照片还配上诗句、散文。“到目前为止,我和家人的照片能装满整整一个大立柜。”
而谈及与女儿的关系,李小琳会用“朋友”一词来形容。她常提起的一个细节是,自己曾在女儿小的时候,用了一个晚上手工编织了一件小毛衣,送给第二天过生日的女儿作礼物,让孩子非常开心,每每别人问起,都自豪地说“是妈妈给我织的”。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李小琳说,对孩子的关爱,除了关怀和聆听,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独立的思想。在女儿报读大学选系的时候,家里专门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每个人各抒己见,zui后是女儿自己的建议占了上风。
虽然日常管理着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及旗下的千军万马,但回到家庭中的李小琳,用她自己的话来讲,“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 (文/杨甜甜)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能制造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