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与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
2020-3-16 阅读(962)
目前,在国内,大气网格化监测使大气监测的小范围变成了大范围监测。为使监测能够精准,加大监测布点密度,以保证能够实时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为防治污染源和提出治理方案提供有力的帮助。
空气网格化监测项目是指采用环境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某个区域内设置监测地点和在线监测设备,形成范围广、密度大的网格化监测。着重监测空气质量等级及污染源,按照对比数据,对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有力的参照及显示治理成果。
空气网格化监控系统在提供PM10、PM2.5、SO2、NO2、CO、O3等6项参数数据基础上,可扩展对VOCs、硫化氢、氨气等多种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都对大气网格化监控做了有益尝试,但是还存在覆盖范围和监测要素不全、信息化水平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大气污染治理需求。
传感器方法微型站设备成本较低、用电方便(可利用太阳能供电)、易于安装,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可实现广泛布点。但是,微型化设备采用传感器监测方法,其数据易发生漂移,造成数据不准确。因此,推动采用国标监测方法的小型化设备与微型站设备进行组合布点,数据统一联动校准,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