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药搅拌机折桨式混合搅拌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桨式搅拌机系统是一种通过利用加药搅拌器与反应池,桨式搅拌机-加药搅拌器由电机、摆线齿轮变速箱(内有摆线变速齿轮组)、搅拌轴及搅拌叶片组成,当给电机送电后,电机则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旋转;通过加药搅拌器旋转推动反应池内水流运动从而使反应池内药剂与水充分并反应,缩短了药剂与水的混合时间,大幅度提高的药剂的使用效率。
加药搅拌机折桨式混合搅拌机特点:
1 适用范围广,可以搅拌各种浓度、不同介质、含悬浮物的各种液体。
2 运行稳定、振动小、噪音小。
3 耐腐蚀,因此可搅拌pH3-10的各种液体。
4 如设备暂时不用可以长期贮存。
注意事项 :
1 加药搅拌器需有正确的安装和使用才能保证安全长周期的稳定运行。
2 安装人员应有相应的资质和熟悉机械设备安装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安装工作。
3 加药搅拌器需垂直安装,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5度。
4 加药搅拌系统严禁搅拌固体和粘度大的液体。
5 电机和轴承温度不能在超过75℃情况下运行。
6 电机和轴承及变速箱不能在缺润滑油情况下运行。
7 搅拌器轴和叶片不能在弯曲或变形情况下运行。如发现轴有弯曲现象或叶片有变形现象则应立即停机进行处理或更换。
8 加药搅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严禁将杂物进入反应池内以免损坏搅拌机轴和叶片。
9 如人需进入反应池内进行清理或维修作业,则必须将电机电源切断并挂“严禁合闸"警示牌。在进行人工清罐和维修作业时,反应池外一定要有专人监护。
10 加药搅拌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如反应池底有沉淀物和杂质、杂物,则应及时停止运行用清水冲洗或人工清理以保证搅拌机安全运行。
选型须知
选型需提供的参数:流量、扬程、电机功率
询价时需要提供:电机功率,叶轮直径,是否需要安装系统
硬性、轻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灰浆、砂浆的搅拌。
技术文献:
桨式搅拌机底部安装及旁入式安装有什么不同?
桨式搅拌机底部安装及旁入式安装有什么不同?
PAM絮凝池搅拌机底部搅拌安装这种类型的搅拌设备,其搅拌器安装在容器的底部。它具有轴短而细的特点,无需用中间轴承,可用机械密封结构。有使用维修方便、寿命长等优点。此外,桨式搅拌机的搅拌器安装在下封头处,有利于上部封头处附件的排列与安装,特别是上封头带夹套、冷却构件及接管等附件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整体合理布局。
桨式搅拌机旁入式搅拌安装旁入式搅拌设备是将搅拌器安装在容器罐体的侧壁上。这在消耗同等功率的情况下,桨式搅拌机能得到搅拌效果。这种搅拌器的转速一般是360450r/min,驱动方式有齿轮传动与带传动两种。设备主要缺点是,轴封比较困难。
桨式搅拌机除了以上两种种不同类型的搅拌器外,还有其它安装类型的搅拌器。如卧式容器搅拌器,是将搅拌器安装在卧式容器的上方,此类布局可以降低整台设备的安装高度提高设备的抗振能力,改善悬浮液的状态,如充气搅拌就是采用卧式容器搅拌设备的。
针对桨式搅拌机设计要求的技术参数和淀粉搅拌加工的特点,通过比较上述几种搅拌安装类型的特征,选择偏心式搅拌安装类型,驱动方式为减速传动。本文所设计的搅拌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交流电动机、联轴器、传动装置、搅拌器、搅拌罐的升降机构、控制电路以及润滑密封装置。
PAM絮凝池搅拌机规格型号,混合反应池搅拌机选型方法,JBJ1-500桨式搅拌机安装尺寸,立式搅拌机安装图
折桨搅拌机的维护保养:
折桨搅拌机长期停放或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应妥善保管装卸轮胎,轴的端部应清洁和防锈工作。此外,干粉搅拌机生产,应该做的清洁设备,包括周围的地面,如灰尘、电气控制系统、设备外观、综合防尘工作。确保一个干净的干混粉机,搅拌机,盖上布干后清洗,灰尘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我们需要在冬季工作后应将水泵、排水开关、排水量的水量在排水口中。完成作业后,现场应清洁干净设备。或者是他将料斗应落在料斗坑内,如果需要上升,应采用链条紧固。
折桨搅拌机技术参数 主要参数 JBJ1-350 JBJ1-450 JBJ1-600 JBJ1-400 JBJ1-600 JBJ1-800 JBJ1-550 JBJ1-700 JBJ1-900 转速 r/min 88 52 35 88 52 35 88 52 35 电机功率kW 0.37 0.55 0.75 1.1 L mm 1500 D mm 350 450 600 400 600 800 550 700 900 D1 mm 100 D2 mm 175 D3 mm 210 n×d mm 4×φ19 江苏杜安环保加药混合搅拌机设有独立的质量检验机构,并具有质量否决权。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加强“三检",严格按照“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和图纸、各种检验规范进行检验,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加强对不合格品的控制,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如气压试验、转子和叶轮动平衡、轴承和机封的装配等,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的稳定。 在质量管理上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现场管理检查、工艺纪律检查,实行质量事故和损失理赔制度。定期开展操作工人、检验等人员的技术培训、质量教育和考核,保证工人具有足够的技术素质和操作能力并提高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