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首页>应用案例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2年03月14日 09:17来源:济南辰达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145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6⑴1⑴7 16:42:00

 

导读:2013年国原料才混合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行业展开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改造。

甚么是LDAR?

LDAR技术即泄漏检测与修复,是通过对炼化装置潜伏泄漏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泄漏现象的组件,并进行修复或替换,进而实现下降泄漏排放。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围绕VOCs污染控制的政策文件也纷纭出台,其中明确提出需要实行LDAR工作的主要政策文件包括:

2012年10月,国家环保部、和联合印发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1025计划》,要求石化企业应全面推行LDAR技术,加强石化生产、输送和贮存进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对泄漏率超过标准的要进行装备改造。该计划将推行LDAR技术写入国家文件。

2013年5月,环保部下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其中规定:对泵、紧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泄漏的装备与管线组件,制定LDAR计划。9月,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行业展开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

2014年12月,环保部发布《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进1步明确到2015年底,石化行业全面展开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使VOCs无组织排放得到基本控制。

2015年底前油源的保养珠3角地区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完成有机废气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所有石油炼制企业、有机化工和医药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面利用LDAR技术,强化石油炼制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工艺排气、储罐、废气燃烧塔、废水处理等生产工艺单元应安装废气治理装置。

LDAR在国内外的利用

目前国内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众多省市的石化企业均已展开了LDAR工作。通过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不同石化企业的泄漏率约在0.06~7.25之间,平均泄漏率为1.46。由于不同地区的LDAR标准规范对泄漏值的定义不同,因此各企业之间泄漏率数据的可比性不强。

1035期间,随着国家对VOCs污染控制力度的进1步加强,LDAR工作的展开一定会更加深入。我国LDAR技术的利用将会同西方发达国家1样,显现全面化、法制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LDAR技术也会愈来愈智能化和简便化。

西方发达国家已把LDAR作为1项强迫性措施在石化等重点行业推行履行,我国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装备泄漏等无组织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方面跟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4大措施推动LDAR发展

虽然我国近期也已从国家层面将LDAR作为工业源VOCs减排的1个重要手段,并前后出台了多个标准和规范对LDAR的实行进行指点和束缚,但是在具体利用进程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和改良,其中为普遍的问题之1就是LDAR履行进程的合规性问题。很多企业在实行LDAR的进程中并没有严格依照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检测频率履行,导致测得的数据可信度不够。

另外由于LDAR在我国才开始推行,LDAR履行情况的审核制度还没有建立,对有些企业流于的LDAR实行现状,目前也很难得到解决。因此想要让LDAR技术发挥大作用,仍离不开1些宏观调控的措施:延续完善相干标准规范配套;建立并规范第3方参与机制;实行检测结果的信息化管理;建立LDAR审查审计制度。

以作为天津市试点LDAR技术单位为例,天津石化从2014年起已完成两轮检测和修复工作,对包括1000万吨/年常减压在2010年左右4g网络兴起内的36套炼油、化工是院士张兴栋展现的“组织引诱性生物材料”、乙烯装置LDAR检测,共建立VOCs范围内密封点档案347269点,泄漏点率0.79,修复率73.9。LDAR检测可以弥补传统检测的不足,更精细、精准的完成泄漏检测。假以光阴,通过LDAR技术的普及,各省市单位都能感遭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安全性,进行漏点修复和缘由分析,从根本上堵住安全隐患和效益流失点,为企业健康可延续发展消除瓶颈。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编辑精选

更多


宣传样本推荐图书

旗下子站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 兴旺通| 产品分类浏览|产品sitemap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加盟热线:0571-87759904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