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CA清洗工艺中,氨水(NH₄OH)和双氧水(H₂O₂)的混合液(SC-1清洗液)主要起到去除颗粒、有机物及部分金属离子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下:
1. 去除颗粒污染物
氧化分解颗粒:
双氧水作为强氧化剂,能将晶圆表面的有机颗粒(如光刻胶残留)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同时氧化金属颗粒(如铝、铜)使其更易溶解。
静电排斥作用:
氨水提供碱性环境(OH⁻),使晶圆表面和颗粒表面带负电,通过同性电荷排斥力防止颗粒重新吸附。
微蚀刻作用:
氨水对硅表面的氧化层(SiO₂)有轻微腐蚀作用,削弱颗粒与硅基底的结合力,促使颗粒脱离。
2. 去除有机物污染物
氧化有机物:
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氨水环境)更易释放活性氧,将碳基有机物(如光刻胶)氧化为可溶性物质或气体(CO₂)。
协同增效:
氨水与双氧水反应生成铵盐(如NH₄⁺),可络合部分金属离子,增强有机物去除效果。
3. 去除部分金属离子
络合作用:
氨水与金属离子(如Fe、Al)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如[Fe(NH₃)₆]³⁺),将其从晶圆表面带走。
氧化金属:
双氧水将金属单质(如Cu)氧化为高价态离子(如Cu²⁺),再通过酸洗(SC-2步骤)进一步去除。
4. 工艺参数与注意事项
配方比例:
SC-1典型配方为 NH₄OH:H₂O₂:DI Water = 1:1:5~1:2:7,温度控制在60~80℃,避免高温导致氨水挥发或硅腐蚀。
兆声波辅助:
高频超声(MegaSonic)可增强清洗均匀性,减少化学品消耗并缩短清洗时间。
安全性:
氨水易挥发且腐蚀性强,需配备密闭系统和废气处理装置;双氧水需避光保存以防止分解。
氨水与双氧水在RCA工艺中协同作用,通过氧化分解、静电排斥、络合溶解等机制,有效去除颗粒、有机物及部分金属污染物。其碱性环境(SC-1)与后续酸性步骤(SC-2)形成互补,构成完整的湿法清洗流程,是半导体制造中保障晶圆洁净度的核心工艺之一。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DCE2025国际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展
展会城市:上海市展会时间: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