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防撞器的距离调节需根据设备类型选择硬件或软件方式,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硬件旋钮调节(通用方法)
定位调节旋钮
在红外线防撞器外壳侧面或顶部找到标注 “距离调节”或“灵敏度” 的十字型电位器旋钮。
调节方向规则:
顺时针旋转 → 增大感应距离(如从3米增至5米);
逆时针旋转 → 减小感应距离(如从10米缩至6米)。
实时校准验证
调节时观察设备指示灯:亮起表示进入感应范围,熄灭表示超出范围。
用障碍物反复测试目标距离(如设定1米时,物体靠近至1米内应触发报警)。
二、反射板优化(对射式防撞器)
安装要求
反射板与红外发射端需严格平行(角度偏差<3°),间距误差控制在±5%以内。
避免凹凸表面,确保反射面平整(金属板最佳)。
三、软件/系统设置(智能型设备)
参数菜单调整
如2088型智能变送器:长按功能键进入菜单,选择 “探测距离” 选项,直接输入数值或百分比。
磁致伸缩型号:输入密码(如7000)进入系统,修改Sensing Range参数。
阈值校准
连接PLC或控制器,通过调整信号比较阈值(如ADC数值)间接控制检测范围。
操作后验证
线性测试:障碍物从远至近多次移动,检查报警点一致性(误差>5%需重新校准)。
抗震测试:强振动场景下加装橡胶垫,确保距离参数稳定。
提示:介质差异需补偿!检测透明玻璃或深色物体时,实际距离需下调10%~20%。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DCE2025国际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展
展会城市:上海市展会时间: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