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SMC减压阀阀门基础知识分为哪些
2022年04月13日资料类型 | jpg文件 | 资料大小 | 33741 |
下载次数 | 18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 |
上 传 人 | 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 需要积分 | 0 |
关 键 词 | SMC减压阀规格型号,SMC产品,日本SMC系列,SMC减压阀原理,SMC减压阀手册 |
- 【资料简介】
一般SMC减压阀阀门基础知识分为哪些
SMC减压阀用于流体控制的阀门,从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繁多, 阀门的公称通径从极微小的仪表阀大至通径达10m的工业管路用阀。阀门可用于控制水、蒸汽、油品、气体、泥浆、各种腐蚀性介质、 液态金属和放射性流体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阀门的工作压力可从1.3х10MPa到1000MPa 的超高压,工作温度从-269℃的超低温到1430℃的高温。阀门的控制可采用多种传动方式, 如手动、电动、液动、气动、蜗轮、电磁动、电磁--液动、电--液动、气--液动、正齿轮、伞齿轮驱动等;可以在压力、温度或其它形式传感信号的作用下, 按预定的要求动作,或者不依赖传感信号而进行简单的开启或关闭,阀门依靠驱动或自动机构使启闭件作升降、滑移、旋摆或回转运动, 从而改变其流道面积的大小以实现其控制功能。
SMC减压阀的种类繁多,随着各类成套设备工艺流程和性能的不断改进,阀门种类还在不断增加,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2.1 自动阀门
依靠介质(液体、气体、蒸汽等) 本身的能力而自行动作的阀门。如安全阀、止回阀、减压阀、疏水阀、水力控制阀、紧急切断阀、排气阀等。 2.2 驱动阀门
借助手动、电动、液动和气动来操纵的阀门。如闸阀、截止阀、节流阀、蝶阀、球阀、平衡阀、柱塞阀、旋塞阀等。
阀门依靠自动或驱动机构使启闭件升降、滑移、旋摆或回转达运动,从而改变其流道面积的大小,以实现其控制功能。
此外,阀门还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2.3 按结构特征分
根据闭启件相对于阀座的移动方向可分为:
2.3.1 截门形:闭启件沿着阀座的中心线移动。
2.3.2 闸门形:闭启件沿着垂直于阀座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2.3.3 旋塞和球形:启闭件是柱塞或球体,围绕本身的轴线旋转。
2.3.4 旋启形:启闭件围绕阀座外的轴线旋转。
2.3.5 蝶形:启闭件的圆盘,围绕阀内的轴线旋转(中线式)或阀座外的轴线旋转(偏心式)
1、改变不平衡力作用方向法:在稳定性分析中,已知不平衡力作用同与阀关方向相同时,即对阀产生关闭趋势时,阀稳定性差。对阀工作在上述不平衡力条件下时,选用改变其作用方向的方法,通常是把流闭型改为流开型,一般来说都能方便地解决阀的稳定性问题。
2、避免阀自身不稳定区工作法:有的阀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在某些开度上工作时稳定性较差。双座阀,开度在10%以内,因上球处流开,下球处流闭,带来不稳定的问题;不平衡力变化斜率产生交变的附近,其稳定性较差。如蝶阀,交变点在70度左右;双座阀在80~90%开度上。遇此类阀时,在不稳定区工作必然稳定性差,避免不稳定区工作即可。
3、SMC减压阀更换稳定性的阀:稳定性的阀其不平衡力变化较小,导向。常用的球型阀中,套筒阀就有这一大特点。当单、双座阀稳定性较差时,更换成套筒阀稳定性一定会得到提高。
4、增大弹簧刚度法:执行机构抵抗负荷变化对行程影响的能力取决于弹簧刚度,刚度越大,对行程影响越小,阀稳定性越。增大弹簧刚度是提高阀稳定性的常见的简单方法,如将20~100KPa弹簧范围的弹簧改成60~180KPa的大刚度弹簧,采用此法主要是带了定位器的阀,否则,使用的阀要另配上定位器。
5、降低响应速度法:当系统要求调节阀响应或调节速度不应太快时,阀的响应和调节速度却又较快,如流量需要微调,而调节阀的流量调节变化却又很大,或者系统本身已是快速响应系统而调节阀却又带定位器来加快阀的动作,这都是不利的。
SMC减压阀一般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冷热供水系统中,能够起到稳压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取代常规分区的水管,从而达到了节约设备、空间。
SMC减压阀工作原理介绍:
1、SMC减压阀是由阀门后面的压力控制进行工作的。当压力感应器检测到阀门压力指示升高时,减压阀阀门开度减小;当检测到减压阀后压力减小,减压阀阀门开度增大,以满足控制要求。
2、SMC减压阀是利用膜片、弹簧和活塞等元件的作用,改变阀芯和阀座的间隙,来达到减压的目的。
SMC减压阀的减压比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系统值;即使在大或者小流量时它也应该能够对正作用或者反作用控制信号做出响应。这些阀门应该针对有用控制范围选择,即大流量的20%到80%。正常为等比型或者具有等比特性。这些类型的阀门本身具有比例控制所要求的流量特性及流量范围。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