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复合材料固化监测方案

2025年02月26日
资料类型pdf文件资料大小130527
下载次数0资料图片【点击查看】
上 传 人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需要积分0
关 键 词步入式试验室,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湿热试验箱,高低温测试箱,试验箱厂家
【资料简介】

航空复合材料固化监测方案

 

一、试验目的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温度梯度难以精准控制(行业要求 ±1.5℃/㎡)、孔隙率偏高(传统工艺普遍 > 1%)等难题,本方案通过16 区独立控温系统、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树脂粘度反馈控制三大核心技术,实现:

 

固化温度场均匀性优化至 ASTM E595 标准(≤±1.5℃/㎡);

 

孔隙率降低至 0.5% 以下;

 

固化周期缩短 30%,提升生产效率。

 

 

二、实验 / 设备条件

1. 硬件系统配置

 

皓天鑫控温大型步入式试验仓


638743513865526808766.jpg



尺寸:6m×4m×3m,支持大尺寸部件(如机翼蒙皮、机身框架)固化;

 

温区控制:16 组高精度 PID 温控模块,单点控温精度 ±0.5℃;

 

加热方式:电加热 + 热风循环,高温度 250℃,升温速率 0~10℃/min 可调。

 

红外热成像在线监测系统

分辨率:640×480,测温范围 - 20℃~300℃,精度 ±1℃;

 

动态采集:每秒 5 帧,实时生成全场温度云图。

 

树脂粘度变化反馈控制模块

集成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0~10^6 Pa・s);

 

算法模型:基于 Arrhenius 方程的固化动力学预测,自动调整升温速率。

 

2. 软件系统

 

固化工艺编程软件:支持自定义温度 - 时间曲线(最多 100 段);

 

数据追溯平台:存储温度、粘度、压力等全参数,支持 AI 趋势分析。

 

 

三、试验样品

 

材料类型:T800 碳纤维 / 环氧树脂预浸料(厚度 2mm);

 

试件尺寸:1.5m×1m×10 层叠层板;

 

设计孔隙率目标:≤0.5%。

 

 

四、试验步骤

 

工艺参数初始化

输入固化工艺曲线(如:室温→120℃/2h 保温→180℃/3h 固化→自然冷却);

 

设定温度梯度阈值 ±1.5℃/㎡,粘度临界值 5×10^4 Pa・s。

 

实时监测与调控

光纤传感器实时传输粘度数据;

 

当粘度接近临界值时,系统自动触发 “阶梯式降温” 策略(如从 180℃降至 150℃保温 0.5h),避免过固化。

 

红外热成像系统每 10 秒反馈全场温度分布;

 

16 区控温系统通过 PID 算法动态补偿边缘温区热量损失。

 

温度场动态平衡:

 

树脂固化进程监控:

 

异常预警与干预

若某温区温度偏差超 ±2℃,系统自动声光报警并暂停加热;

 

支持手动介入调整,保留历史操作记录。

 

五、实验结果 / 结论

 

指标

传统工艺

本方案

标准要求

温度场均匀性(℃/㎡)

±3.2

±1.2

±1.5

固化周期(小时)

8.5

5.9

-

孔隙率(%)

1.2

0.3

≤0.5

层间剪切强度(MPa)

68.5

82.3

≥75

 

结论:

 

通过 16 区控温与红外热成像联动,温度场均匀性提升 62.5%,满足 ASTM E595 严苛标准;

 

基于粘度反馈的智能调控策略使孔隙率降低 75%,层间结合强度显著增强;

 

固化周期缩短 30%,单批次能耗减少 22%,综合效益提升超 40%。

 

 

六、方案优势与应用

 

技术性:实现 “温度 - 粘度” 双参数闭环控制的固化系统;

 

场景适配性:支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固化;

 

数据价值:积累的工艺参数库可用于新材料研发的快速迭代。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旗下子站

工控网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仪器仪表工业软件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 兴旺通| 产品分类浏览|产品sitemap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加盟热线:0571-87759904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