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屠宰场废气治理设备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上海风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上海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9/10/30 9:35:33
  • 访问次数393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上海风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型高科技企业。
 
  公司汇集了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精英,与国内院、企合作,成立新技术研发中心。并与上海交大、南阳防爆电气集团、上海节能协会等机构知业内名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相继开发了FINE-JH系列微波光氧催化气体净化设备和系统,FINE-EIS5000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并已取得和著作权证书。为客户在节能减排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技术达到国内*水平,深受用户信赖。
 
  公司的FINE-JH系列微波光氧催化设备,克服了传统废气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诸多难点,具备高效除恶臭、无需添加任何物质、适应性强、运行成本低、无需预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小,自重轻、优质进口材料制造等优势,受到客户*好评。
 
  公司的系列产品,被广范运用在汽车、饲料、电气、市政、医药、化工、轻工、喷漆、橡胶、塑料等行业。产品已在上汽集团、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防爆电气集团、金塑企业集团、广东恒兴集团、庄信万丰(上海)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华银电器、江苏胜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成功运行。
 
  上海风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引导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望”作为企业的使命,一贯坚持以*的技术、超凡的创造力和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提供优质的产品、完善的解决方案和高效的服务体系。
 
废气处理设备,喷漆废气处理设备,饲料废气处理设备,化工厂废气处理设备
屠宰场废气治理设备
利用高能UV光束裂解恶臭气体中细菌的分子键,破坏细菌的核酸(DNA),再通过臭氧进行氧化反应,*达到脱臭及杀灭细菌的目的。
恶臭气体利用排风设备输入到本净化设备后,净化设备运用高能UV紫外线光束及臭氧对恶臭气体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使恶臭气体物质被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
屠宰场废气治理设备 产品信息

屠宰场废气治理设备

微波光氧催化净化设备与传统紫紫外光解催化设备的对比

 传统紫外灯光氧催化净化设备微波光氧催化净化设备
一次性投入
处理效果大于80%

 

98%

 

灯管运行时间小于6000小时大于60000小时
运行费用高(常规使用环境下,灯管和整流器6000小时必须更换)低(灯管无需更换)
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的环境、不耐高温、高湿度和腐蚀适用各种恶劣现场、耐100度以下高温、湿度饱和条件下正常运行、耐腐蚀(304不锈钢和石英玻璃材质)
安装非常麻烦,每一组灯管需6-7根电源线,接线麻烦,相互存在电磁干扰简单,电气箱和废气腔体*隔离,中间无需任何电气连接
清洁所有灯管拆卸后单根管子擦拭,不能直接用液体清洁。直接可以通过专门的清洁孔喷淋液体清洁,经排污口排出后继续使用,无需拆卸
维护非常麻烦,元件损坏必须整个电气回路一起更换简单,
防爆有电极,可随时产生电弧,存在爆炸危险没有电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防爆系统

屠宰场废气治理设备

技术原理:

1、紫外线是由电磁波组成,其本身所带有的能量与波长直接关系,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本产品采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光束(波长范围170~184.9nm),照射恶臭气体及有机气体(如氨、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当这些气体吸收了这类紫外线光后,紫外线光本身带有的能量,使有机气体或恶臭气体分子内部发生裂解,化学键断裂,形成游离状态的原子或基团。

2、利用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不稳定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UV+O2→O-+O*(活性氧) O*+O2→O3(臭氧)。同时,混合气体中的氧气被紫外线光裂解产生羟基(UV +H2O→H + OH-(羟基) ),*,这些生成的臭氧和羟基对有机物具有*的氧化作用,对恶臭气体及其它刺激性异味有*的清除效果。

3、恶臭气体利用排风设备输入到本净化设备后,净化设备运用高能UV紫外线光束及臭氧对恶臭气体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使恶臭气体物质被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

关键词:整流器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屠宰场废气治理设备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