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上海--印染厂污水处理设备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河南海润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郑州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9/11/13 19:52:10
  • 访问次数589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河南海润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提供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学校污水处理设备、纺织污水处理设备等产品。是一家集研发、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管理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公司严格推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是国家*,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资质。
公司总部设在郑州,国内下设有6个办事处,郑州总部建设有水处理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水资源净化问题,自主开发了“水净化工程设计CAD平台”系统,使企业在技术上成为行业的。迄今为止已完成了数百个大中型水处理项目建设,为各行业提供了*的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公司以技术和质量为立企之本,努力为客户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强大的用水支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追求工程项目“过程合格”——“以过程保证结果合格”是公司承建系统项目的一贯方针,重视技术、重视环保、重视个人及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的一贯追求。公司以“品质源于科技”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坚持“做好细节,体现专业水准;持续改进,赢得客户满意”的质量方针,一直把满足客户需要作为企业活动的核心。面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公司都将以准确的数据化设计、严格质控的设备制造、快捷专业的安装调试以及周到及时的售后服务,实现公司的承诺:——将您拥有的水,变成您期望的水!

污水处理设备
海润德水处理设备公司对印染污水处理设备主要针对印染污水高色度难以脱色,高COD难以降低设计研发,可有效解决以往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是印染废水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上海--印染厂污水处理设备
上海--印染厂污水处理设备 产品信息

上海--印染厂污水处理设备印染污水

印染污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印染污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有害成分及色度高等特点。一般印染污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

但当印染工艺、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污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污水,其CODCr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值达11.5~12,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Cr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上海--印染厂污水处理设备印染污水来源

退浆污水

水量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各种浆料、浆料分解物、纤维屑、淀粉碱和各种助剂。污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上浆以淀粉为主的(如棉布)退浆污水,其COD、BOD值都很高,可生化性较好:上浆以*(PVA)为主的(如涤棉经纱)退浆污水,COD高而BOD低,污水可生化性较差。

印染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2、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稳定可靠,同时无需投加药剂,节约后续成本,降低运行费用;
  3、水解酸化可有效降低污水色度,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减少后续处理负荷,并为后期投加脱色药剂大大减少用量,节省投资;
  4、沉淀效果理想,可获得较好的出水水质;
  5、脱色处理,脱色率达到99.4%以上,达到色度排放标准;
  6、妥善处理剩余污泥,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排泥方便,减少人工操作;
  7、采用*的构造方式,zui大限度减少臭气扩散;
  8、运行管理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行状态调整,以获得运行效果;
  9、净化效率高,BOD去除率在85%~90%,色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出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或一级排放标准,
  10、能够处理印染行业污水及其相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上海--印染厂污水处理设备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