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门诊污水处理系统
我们刚好生产,您刚好需要,所以我们能够合作,您既然选择我们,我们不会辜负您的信任。产品质量一定保证。货售出的那天不是结束,而是我们交往的真正开始。
地埋式医院污水处理设备说明污水处理,全系列0.5t/h-40t/h共九种规格,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操作,处理后的污泥在1-2个季度用粪车外运1次即可。处理水量在5t/h以下的处理设备全部用A3钢板制作,并进行防腐处理;10t/h以上的处理设备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同样进行防腐处理。由于该设备埋于地下,故不占地面积。不需建房、采暖、保温,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设计特点
1、WSZ型污水处理系列设备,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其它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温。
2、A/O生物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其处理效果优于*混合式或二、三级串联*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A/O池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粪车抽吸外运)。
4、该设备采用的鼓风机除采取常规的消声措施(如隔振垫、)外,房入口入安装置,使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小于A声级50db(分贝),符合安静小区要求,对周围环境基本上无影响。
5、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规高空排气,另配有土壤脱措施。
6、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器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损坏报警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人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在医院污水处理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多种病毒、病菌、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消毒,这些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在环境中将成为一个集中的污染源,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危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通过流行病学和细菌学检验有关。医院污水中病原体的含量大,对环境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因而在环境中的存活率比较高,有文献资料证明,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在各种外界环境中*生存,因此,医院污水的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关键的一步。
电缆敷设及电缆头制作
⑴ 在电缆敷设前要充分熟悉图纸,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电缆施工顺序表和编制剖面排列图,以防止电缆施放不当而交叉。
⑵ 电缆敷设采用托滚人工抬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统一指挥,不得扭曲和损伤电缆。电缆要随放随整理,随固定,保证整齐美观。
⑶ 电缆的型号、电压等级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对电缆逐盘进行外观检查,测试其导通性和绝缘电阻,做好记录,同时对各盘电缆进行平衡,以避免中间接头或减少电缆零头。
⑷ 电缆应以配电室为起点,先远后近,分区分片敷设。
⑸ 电缆敷设过程中的余量应适当,不宜绷紧,终端头应预留有备用长度1—1.5m,及时栓好标志牌,锯断口有密封防潮措施。
⑹ 电缆在水平桥架内敷设时,应用PVC电缆扎带固定,在垂直处桥架内敷设时应用卡子固定。
⑺ 电缆的排列,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35KV高压电缆引入柜盘时,为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可由下而上配置。
⑻ 电缆在普通支架上敷设,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敷设,电力电缆不宜超过2层,控制电缆不宜超过3层。
⑼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其中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⑽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一侧支架上,按紧贴的三角形排列,应每隔1m用绑带扎牢,单芯电力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铁磁回路,应采用非磁性夹具。
在生化脱氮工程中,污泥沉降能*地影响了工程的稳定运行。通过测定污泥沉降比考察了污泥沉降性能。工程调试1个月内,各污水池内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为30%左右。随后,缺氧池、好氧池中污泥SV明显上升,并稳定在70%~80%,此时,缺氧池、好氧池内污泥沉降性能变差。调试期间,污泥浓度变化不大,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泥性状关系密切,但同时高浓度硝酸盐的存在会诱使沉降过程中的反硝化,产生的氮气会影响污泥的沉降。通过调试期间数据分析,出水中硝酸盐氮浓度不高于100mg/L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受反硝化过程影响不大。
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曝气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法的范畴。现代曝气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引入饮用水处理中过滤的构思而产生的一种好氧废水处理工艺。其突出的特点是将生物氧化和过滤结合在一起,滤池后部不设沉淀池,通过反冲洗再生实现滤池的周期运行。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多孔性的滤料作为生物载体,单位体积的生物量数倍于活性污泥法,因此具有处理负荷高,池体体积小,占地省的特点。此外,曝气过程中气泡行程长,气液接触时间长,经滤料多次剪切,氧的利用率高,能耗低。
生物滤池运行的基本原理如下:经预处理后的污水与经过硝化后的滤池出水混合后通过滤池进水管进入滤池底部,并向上流经填料层的缺氧区,一方面反硝化细菌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将进水中的NO3--N转化为N2,实现反硝化脱氮;另一方面,SS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化过程被填料及其上面的生物膜吸附截流在滤床内。经过缺氧区处理的污水进入好氧区,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发生硝化作用,同时继续去除SS。以SS形态被截留在滤床内的有机物和被生物膜吸附的有机物实际被降解的时间接近一个运行周期(通常一个运行周期为1d左右)。随着过滤的进行,填料层生物膜增厚,截留的SS不断积累,过滤水头损失增大,达到一定值后进行反冲洗。反冲洗采用气水反冲。如果对出水磷要求较高,可在滤池进水中投加药剂,经滤床截流达到除磷的目的。国内已有污水厂采用生物滤池技术。
小型门诊污水处理系统
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生物膜法:这种处理法的实质是使细菌等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附着在滤料或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常见的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等。氧化塘法氧化塘中,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悬浮于废水中的有机菌藻共生作用、水中微生物代谢活动进行降解,水中藻类光合作用能增高溶解氧浓度,氧化塘废水中的细菌可将废水有机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硝酸根等无机物,沉积于污泥中的有机物则可通过厌氧菌分解成甲烷、硫化氢等被藻类利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工程COD去除效果
工程调试前,污水站已经运行了半年多,一直不稳定。为了评价和优化污水站的运行参数,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浓度和提升进水负荷,考察其处理效率。调试开始,进水COD浓度控制在2000mg?L-1左右,由于企业)排水水质的变化,进水浓度无法稳定控制。
2.2工程氨氮去除效果
含氮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有机氮首先转化为氨氮,随后被氧化为硝酸盐。调试开始尽管进水氨氮和总氮浓度比较低(氨氮浓度小于100mg?L-1),但是出水氨氮较高,达到20mg?L-1左右。随着微生物进一步驯化和进水浓度的提升,出水氨氮明显降低;当进水氨氮浓度小于350mg?L-1时,出水氨氮浓度不高于5mg?L-1。但是当进水氨氮浓度进一步提升到600mg.L-1左右时,出水氨氮浓度升高到13mg?L-1左右。与此同时,出水中氨氮的氧化产物硝酸盐含量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明显低于氨氮的去除浓度。
2.3工程总氮去除效果
随着我国对富营养化问题和总氮控制的日益重视,工业污水总氮控制迫在眉睫。污水站氨氮去除效果良好,并不能够说明总氮去除效果佳。4。废水中总氮浓度明显高于氨氮,随着进水浓度的提升(高达1300mg?L-1),出水总氮也随之升高。
2.2厌氧净化在严格厌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发酵和消化有机物产生水、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的过程。废水的厌氧处理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净化污水的。因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又称甲烷发酵。废水中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分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发酵阶段、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电气与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电控装置采用PLC微机控制,主要用以控制一台调节池潜水提升泵,一台回转风机,沉淀池中一台污水回流泵,清水池一台提升回用泵,同时控制各液位浮球与水泵的联动工作。
在控制面板上设有自动---手动转换开关,需要时(如维修等)可切换为手动控制,按各设备均设有运行、故障(报警)及停止指示,无论手动或自动,指示灯均可显示目前各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调节池水位处于低液位时,一二级接触氧化池工作压缩空气进气阀保持间隔30分钟开启10分钟状态。 空气进气阀受调节池液位浮球的控制,当调节池液位处于低液位时,调节池预曝气风空气进气阀关闭,当调节池液位上升至中液位时,进气阀打开。
1)当调节池达中水位时,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一台水泵开启;
2)当调节池水位过高(达报警水位)调节池报警系统启动。
斜管沉淀池内的污泥采用气提法排泥,由气提电磁阀定期抽至污泥池中,并受时间控制。
调节池内及清水池水泵均由液位控制自动切换及启动,调节池设有超高液位报警系统,防止短时间大流量冲击造成的破坏。沉淀池、风机由PLC系统编程自动定时控制(定时长短可根据需要设定,简单易操作)。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回用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井排水管网排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先经粗格栅去除大块的杂物,然后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内配置抗堵塞污水泵,泵出水进入细格栅和沉砂池,通过细格栅去除小的悬浮物和砂粒,可以减轻后续处理负荷,同时避免悬浮物对MBR膜组件的不利影响,然后污水进入调节池内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进入专门设计的MBR系统,污水在曝气好氧区及厌氧缺氧区完成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曝气装置将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池后是膜池,污染物在膜池内进一步降解,通过膜分离出水,产水直接达到回用水标准,膜池浓缩液通过混合液循环泵循环回到前面的厌氧区保持其污泥浓度。由MBR出水经紫外消毒设备后直接达到再生水指标,再经回用水池及回用水泵外输回用。污泥排入污泥池,通过进泥螺杆泵输送至污泥压滤机,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到厂区污水管网,泥饼外运。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水力仿生设计叶片结构专业化优化、操作流程不包括刚性和柔性异物,保证*平稳运行等优点。
定期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项维护,可提高其使用寿命,若能与周围工艺配合,则可提高加工效果。
高质量的组件,高标准的材料选择,进口轴承,雾罩电机,电机绕组绝缘等级F级,防护等级IP68的;两种材料的硬质合金机械密封和紧固配件不锈钢。
模块化:装配体设计,简易安全的支撑安装系统,安装维护,操作方便,节约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安全性:整体密封、部分保护、多层软电缆密封连接腔、可控弹性设计、防泄漏、漏水、松动、装配过热及漏电保护装置。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各单元操作规程
一、调节池、气浮池操作规程:
1、开启原水泵将车间集水池污水打入调节池,打水之前检查阀门的开关情况和污水的COD浓度。
2、确保调节池中污水COD浓度控制在2000mg/l左右。
3、开启PAC泵及PAM泵,通过计量泵调整PAC、PAM的投加量。
4、定期察看池内污水情况,通过小试和池内反应所形成的絮体状况调整药品的投加量。
二、曝气生化池操作规程:
曝气生化系统主要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
污泥浓缩池操作规程:
污泥浓缩池是浓缩沉淀池内剩余污泥,浓缩的情况将影响脱水机的处理效果。
1、观察出水堰各堰口出流是否均匀,要保持出水堰及出水槽通畅、清洁。
2、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污泥脱水泵及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
3、浓缩池的出泥含水率应控制在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