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冷光源光照培养箱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上海百典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上海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20/3/13 10:11:59
  • 访问次数281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上海百典仪器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百典”)成立于2011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实验仪器、超声波仪器、农业仪器、气象仪器、生命科学仪器、低温设备、土工仪器、公路仪器、建材仪器、无损检测仪器、分析仪器、测绘仪器的实体企业。

        公司主营产品有:振荡器/摇瓶机低温恒温槽 ,低温冷却液循环泵恒温水槽,恒温油槽,培养箱,环境试验箱,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净化工作台恒温振荡水槽超声波乳化分散器旋转蒸发器等仪器。公司目前旗下有员工60人,在江苏和浙江自建生产基地,实现分类产品细化制造体系。并在北京,南京,杭州,常州,沈阳自建服务中心,*服务各地客户。百典公司一贯坚持“以品质求生存,靠服务谋发展”的宗旨,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产品全国近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远销加纳、巴西、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上海百典规划保持每年开发一种以上新产品的开发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设计为、以规范制造为基础、以用户满意为准则,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质量*、诚信为本、用户*”是上海百典的服务宗旨。竭诚与国内外商家双赢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试验箱,培养箱
冷光源光照培养箱微电脑程序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可模拟白天及黑夜的温度、湿度变化,也可选择生长环境充足稳定的光源。
冷光源光照培养箱 产品信息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之一。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物质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通过光质调节,控制植株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是设施栽培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作为第四代新型植物生长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体积小、重量轻、发热量少、易于分散或组合控制等许多不同于其他电光源的特性。

冷光源光照培养箱
1.此箱体是植物光反应,光合作用研究的专业箱体。
2.LED光源(冷光源),光束不产生热量,并且提取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用光。
3.LED光源具有小型化、平面化、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可以从传统的点、线光源局限中解放出来,实现光源的点阵式随意布置,可由多色光分布比例任意自由组合搭配。
4.节能-----LED光源能耗极低,比普通光源低80%左右,因此耗电量极低。并且整机采用了发泡保温技术,使能耗降低到zui小,大大的节省了机器的使用成本。并且整机的事故率明显降低,免保期由常规的一年延长至两年。
5.提供精确、稳定的光照:50,000小时以上,使用寿命长,光电转换效能高。比普通的光源使用寿命3000小时大16倍。
6.LED光源的响应时间zui快,为纳秒级,光源是集成点阵式,可以保证均匀覆盖。
7.灯箱可轻松更换,并可做光源板使用,在培养物所需温度与环境温度要求*时,可关闭机器的温度控制开关,是光源板独立控制,即一箱两用。
8.顶置式平面光照,确保培养物能充分平均的吸收光源,保持实验结果的*性。
9.水平循环风,保证物品放置后层与层之间的温度保持*。
10.可调式搁架,高内部空间,可随作物的生长调节光源的高低。
产品用途:
适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组织培养,种子发芽、育苗、微生物的培养试验;昆虫小动物的饲养;水质监测的BOD测定;药材、木材、建材的老化及使用寿命测试等,以及其他用途的光照,恒温、恒湿的试验设备。
冷光源光照培养箱产品特点:
● 微电脑程序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可模拟白天及黑夜的温度、湿度变化,也可选择生长环境充足稳定的光源。
● 可设定30段程序,每段设置时间范围1-99小时(选配),可设置不同的分段参数,以满足植物生长的不同参数。
● 品牌压缩机保证试验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行,环保型制冷剂(R134a),高效率,低能耗,促进节能。
● 采用镜面不锈钢内胆,四角半圆弧型过渡,隔板支架可以自由装卸,便于箱内清洗工作。
● 设有独立限温报警系统,超过限制温度即自动中断,保证实验安全运行,不发生意外。(选配)
● 可配RS485接口和电脑连接,通过电脑同步监控实验过程或记录实验数据。(选配)
● 可增配:带CO2进气口(促进植物生长)及CO2控制器(进口红外线CO2传感器)

在找 冷光源光照培养箱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