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LT 2000高温光纤温度计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普罗迪技术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17/7/18 10:54:48
  • 访问次数669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Probing Technologies Inc.是北美多家光纤传感器生产厂家在中国大陆的*代理商,专业化提供各种光纤传感器技术服务、产品及工程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代理的光纤传感器产品有:法布里-比罗特(Fabry-Perot)干涉仪型光纤传感器、布拉格(Bragg)光纤光栅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和荧光式光纤传感器三大类型,包括了可以测量温度、压力、应力/应变、加速度、位移及折射率等物理量的近百种产品,是目前中国大陆*一家跨越太平洋两岸,有能力提供全线光纤传感器技术及产品的专业代理商。同时我们增强了在大陆地区的技术支持力度和工程施工能力,部分产品取得了行业认证及消防、防爆产品资质,有能力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的光纤传感器技术解决方案。现在我们代理的产品在中国大陆已经有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欢迎索取。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折射率传感器
LT 2000高温光纤温度计
LT 2000高温光纤温度计 产品信息

主要特征
在苛刻环境中可靠地工作
多达12通道测量
可进行实时过程监控
探头选择范围广
厂家专业校正服务
油田服务工业
石油、天然气勘探
管线监控

半导体加工和制造
刻蚀、离子注入及退火过程中就地晶片监控
就地取向附生监控
快速热加工(RTP)、CVD、PVD和PE-CVD沉积过程中晶片背面直接温度测量材料加工

光学材料和玻璃工业
钢和特殊金属
陶瓷、水泥、耐火材料
化学品、石油化工产品和腐蚀性物品
塑料、橡胶和纸张的生产
真空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和烧结

电力工业
燃烧区温度监控
蒸汽或天然气涡轮机监控
电力安全

不利于其他传感器的环境中改进的监控和控制

Lumitherm 2000光纤温度计是一个多通道温度测量系统,并可选择不同温度范围的模块。

每一个Lumitherm 2000通道都由蓝宝石探头、可弯曲光纤光缆和插入式光电模块组成。探头由高温材料制成,适用于非接触测量的设计。探头采集光的方式类似于传统的辐射计,但却可放置于非常接近目标的地方,因而减少了观看定向和干扰介质的问题。

由探头采集到的光被耦合进光纤遥测光缆后输送到光电模块,该模块含有感应器件和电子处理器件,它们将收集到的热流量翻译成准确的温度读数。

Lumitherm 2000*的测量技术在于应用了较小的光纤,光信号衰减更小。因光纤弯曲、老化和未对准造成的光衰减由特别设计的Lumitherm 2000光学系统zui小化了。

Lumitherm 2000以高敏感度对信号的处理。高分辨率的模拟 - 数字转换器和*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非常精确的温度测量成为可能。主机底盘给每个模块都提供了规定的系统电源和通用接口。各通道的数据通过RS-232口、通过模拟的DC电压抽头或通过一个4 ~ 20mA的电流线圈格式化成输出信号。随带的固件容许Lumitherm 2000借助于任何PC机和与计算机RS-232序列口兼容的哑终端程序快速启动操作。

Lumitherm 2000是在有腐蚀性化学品与强电磁干扰存在或在非光学系统的电火花可能引发点火灾害的苛刻环境中进行温度测量的高级解决方案。小直径的探头使温度监控对操作仪器产生微小的干扰,并可容易地嵌入若干现有的系统。快速响应时间允许实时地反馈和控制。

如果您要求准确、快速和可靠的非接触测量,那么Lumitherm 2000就是一个理想的方案。

产品规格
 
测量范围:  350℃ ~ 1200℃ 或 450℃ ~ 1600℃
精度:  1.0℃ (美国NIST标准)
重复精度:  1.0℃
解析度:  0.1℃
通道数:  12
采样频率:  标准40Hz/通道,可编程
输出:  4~20mA, 0~10V, RS-232接口
工作温度:  15℃ ~ 35℃
放置温度:  -40℃ ~ 85℃
发射率校正:  取决于温度,校正到第二级
输入电压:  交流110V或220V
功耗:  35W
外观尺寸:  449mm(L) x 359mm(W) x 133mm(H)
17.7”(L) x 14.1”(W) x 5.3”(H)
光缆长度:  长达30米的可弯曲光纤光缆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LT 2000高温光纤温度计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