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测试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武汉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20/9/3 9:51:03
  • 访问次数607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迪电力)是在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注册的股份制*,1993年2月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1999年9月23日,凯迪电力A股(代码000939)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国电公司*上市的*家电力环保上市公司。
  
  公司致力于环保产业、新能源及电力工程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主要从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洁净煤燃烧发电厂技术及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及发电工程、火力发电厂凝结水精处理工程的设计、成套、施工、安装、调试、培训等工程总承包业务和以环保产业为核心的资本运营。
 
 
生物质发电
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测试仪是专为变电站试验、检修、维护工作而设计。满足直流断路器的超载和短路特性测试,从而提高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健康水平,避免直流配电网络出现越级跳闸和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测试仪 产品信息

一、产品概述

  目前电力系统中使用的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指标都是生产厂家在设备出厂时提供的数据。现场检修维护人员因不具备相应的检测手段,难以确认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是否符合要求。而且运行实践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安秒特性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投运3年后,设备的技术指标发生偏移,典型后果是断路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拒动、误动或越级跳闸,引起其他馈电线路的断电事故,使故障进一步扩大,严重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发生,有必要对直流系统中的各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安秒特性进行测试,确定在不同短路电流下断路器的脱扣时间,有效的对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以及保护等级配合进行分析,从而核对直流系统上下级断路器之间的级差配合是否合理。

  目前国内进行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检测的机构和生产厂家用于直流空开安秒特性检测的设备均为固定设备,如固定的大电流电源、大型负载电阻,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移动检测,分析仪表均为常规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等,接线复杂,使用不便,不适应各变电站移动检测需要。为解决现场对直流断路器实际特性检测的问题,本公司推出了一种适合变电站现场使用、便于携带、自动化程度高的“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测试仪”,可以为运行维护部门提供直流保护电器动作特性的测试手段,对直流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以及级差配合进行校验,以便提高直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测试仪是专为变电站试验、检修、维护工作而设计。满足直流断路器的超载和短路特性测试,从而提高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健康水平,避免直流配电网络出现越级跳闸和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二、产品特点

  1、采用高性能工控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实时显示各项参数曲线图及数值。

  2、键盘、触摸板输入(可外接USB鼠标);5.7寸TFT真彩液晶屏显示,操作简单。

  3、开关恒流控制技术,新型功率器件,1A~1000A自主设定恒流输出,恒流精度高,负载能力强,可长时间稳定工作。

  4、适用于额定电流1A~1000A直流断路器的安秒特性测试,并可用于6A~1000A直流熔断器的安秒特性测试。

  5、测量方式采用全点测试或抽点测试,响应速度快,测试精度高,安全可靠。

  6、仪器具有过热、过流、过压保护功能,电磁兼容性好,抗*力强。

  7、测试管理软件可自动完成直流断路器的安秒特性的测试,并分析测试数据绘制出断路器保护特性曲线(安秒曲线)、以及生成报表输出。

  8、工控机自带4G存储空间,配备了两个USB接口,方便测试记录的提取和打印。

  三、技术指标

  1、工作电压:AC220V、50Hz

  2、环境温度:-20℃~50℃

  3、工作湿度:≤90%RH

  4、测试电流:1~1000A

  5、测试电流纹波系数:< 2%

  6、输出电流稳定性:≤±1%

  7、时间记录范围:1ms~1000s

  8、zui小时间分辨率:0.1ms

  9、操作方式:键盘、触摸板(可外接USB鼠标)

  10、外形尺寸:580mm×570mm×300mm   仪器重量:45kg

  11、仪器外壳:铝合金仪表箱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直流断路器安秒特性测试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