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冠恒仪器硫化橡胶材料介电强度测试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山西冠恒精电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SDJ-100KV
  • 所  在  地太原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0/10/25 15:12:02
  • 访问次数310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山西冠恒精电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集专业设计、开发、生产与销售一体的*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型材料试验机的研制、材料检测技术的提高及材料试验方法的创新,是国内*的材料试验检测仪器的生产企业。

冠恒公司专注材料电性能检测设备、力学性能检测设备、海绵性能检测设备、燃烧性能检测设备水质检测设备和配套试剂及行业*仪器的研发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

冠恒公司的承诺:坚持客户为本、信用为先的服务准则、以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技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

  冠恒公司真诚欢迎全国朋友来电来函洽谈业务!!并预祝合作愉快!!

电压击穿试验仪,耐电弧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
冠恒仪器硫化橡胶材料介电强度测试仪本标准适用于用连续均匀升压或连续升压的方式,对试样施加交流电压直至击穿,测量击穿电压值,计算试样的击穿强度;用迅速升压的方法,将电压升到规定值,保持一定时间试样不击穿,定为此试样的耐电压值。
冠恒仪器硫化橡胶材料介电强度测试仪 产品信息

一、冠恒仪器硫化橡胶材料介电强度测试仪用途

SDJ-50KV采用计算机控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完成对绝缘介质的工频电压击穿,工频耐压试验。可对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采集、处理,并可存取、显示、打印。主要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如绝缘漆、树脂和胶、浸渍纤维制品、云母及其制品、塑料、薄膜复合制品、陶瓷和玻璃等介质在工频电压或直流电压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时间的测试。

二、冠恒仪器硫化橡胶材料介电强度测试仪依据标准

1、GB1408.1-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2、GB1408.2-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第2部分:对应用直流电压试验的附加要求》

3、GB/T1695-2005《硫化橡胶工频击穿电压强度和耐电压的测定方法》

4、ASTM D149《固体电绝缘材料工业电源频率下的介电ji穿电压和介电强度的试验方法》

三、功能:

1、试验过程中可动态绘制出试验曲线,试验的曲线可以多种颜色叠加对比。

2、可对试验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灵活适用;

3、试验条件及测试结果等数据可自动存储;

4、试验报告格式灵活可变,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5、可对一组试验中曲线数据的有效与否进行人为选定;

6、试验结果数据可导入EXECL,WORD文档编辑;

7、过电流保护装置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保证试样击穿时在0.1S内切断电源;

四、主要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 AC 220V

2、输出电压AC: 0~50KV;DC:0~50KV

3、输出功率:5KVA

4、测量范围:0~50KV

5、电压测量误差:≤ 2%

6、升压速率: 0.1kV/s ~3kV/s

7、耐压试验电压:10~50KV连续可调

8、耐压时间:0~4H

9、电源:220V±10%的单相交流电压和50Hz±1%的频率

10、电源电压稳定度外界电源电压波动:≤10%

11、长×宽×高:1000mm×700mm×1400mm

12、设备自重:150kg

13、运行环境温度:15 ~ 30℃,相对湿度:30%~85%能够稳定运行。

14、接地要求仪器需要单独接地,接地附合国家标准要求

五、主要配置:

1、主机   一台

2、试验台 一个

3、油槽   一个

4、试验电极 三个

5、放电装置 一套

6、试验软件  一套

7、计算机  一台

8、喷墨打印机   一台

 

六、安全说明:

1、要安装单独的保护地线,主要是减少试样击穿时对周围产生的较强的电磁干扰。也可避免控制计算机失控。

2、直流试验放电保护功能:在设备做完直流试验时,当开启试验门时设备会自动保护,直至使用设备上的放电装置放电后保护会自动取消。

3、增配试验手动放电装置,随主机为一体化,当直流试验过程中突然断电,可手动进行放电,保证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4、该试验设备的电路设有多项保护措施,主要有:过流保护、失压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直流试验放电保护等。

七、主机:

关键词:喷墨打印机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冠恒仪器硫化橡胶材料介电强度测试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