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7号1.5W单相单速上升下降循环风机
主营业务:云南昆明昌润烤房设备厂家批发 密集烤房烤烟控制器,烟草锅炉热风炉,药材烘干燃煤锅炉,炉排炉条,电烤房电加热炉,国标火炉,单相循环风机,高低速热风循环风机,三相内循环风机,进风冷风门,鼓风机,排湿百叶窗,石棉绳,左右清灰门,维修门,大门,观察窗,土改密,锅炉上体,锅炉下体,耐火砖,温湿度传感器,卧室密集烤房板房长5100mm 宽2800mm 高2650mm 长6100mm 宽2800mm 高3650mm 长8100mm 宽2800mm 高3650mm
烘干风机设备密集烤房烤烟单相循环风机
密集烘烤加工烟叶的设备,由装烟室和加热室构成,主要设备包括供热设备、通风排湿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基本特征是装烟密度为普通烤房的2倍以上,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温湿度自动控制。烤房结构类型按气流方向分为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
- 装烟室
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隔热墙,开设装烟室门的墙体称为端墙,在隔热墙上部和下部开设通风口与加热室连通。
- 加热室
安装供热设备、产生热空气的空间,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运行时,通过装烟室隔热墙上开设的通风口,向装烟室输送热空气。与装烟室隔热墙平行的加热室墙体称为前墙;面向前墙时,左手边的墙体称为左侧墙,右手边的墙体称为右侧墙。
- 气流上升式
装烟室内空气由下向上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
- 气流下降式
装烟室内空气由上向下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
- 供热设备
热空气发生装置,包括炉体和换热器,按烟叶烘烤工艺要求加热空气。
- 通风排湿设备
保持空气在加热室和装烟室循环流动和实现烤房内外空气交换、维持装烟室内烘烤工艺要求湿度的装置。包括循环风机、冷风进风门、百叶窗等排湿执行器。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循环风机安装位置相同,风叶安装角度不同,电机旋转方向相反。
- 温湿度控制设备
用于监测、显示和调控烟叶烘烤过程工艺条件的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控制主机和执行器。通过对供热和通风排湿设备的调控,实现烘烤自动控制。
3.9变频器
用于循环风机变频调速控制、单相电源与三相电源转换、循环风机软启动及系统保护的设备,实现密集烘烤过程中循环风机的自动变频调速。
3.10余热共享
将烘烤过程中排出的湿热空气通过特定通道输入温度或湿度较低的邻近烤房,用于烤后烟叶回潮或烤房增温,实现余热综合利用。主要用于连体烤房。
3.11连体烤房
指具有共有墙体的一种密集烤房集群建设方式,包括并排连体和田字型连体两种结构形式。
3.12烘烤工场
指配套有分级和收购设施,具有分级和收购功能的密集烤房群。
4 连体集群建设与基本结构
4.1集群建设
新建密集烤房要求多座连体集群建设。烤房群数量山区10座以上、坝区与平原区20座以上。烘烤工场原则上50座以上。
4.2连体布局
烤房群要求2座以上连体建设,规划编烟操作区等辅助设施,优化布局,节约用地。以5座并排连体建设为一组,建设10座烤房为例,布局规划如图4—1所示。
密集烤房7号1.5W单相单速上升下降循环风机
图4—1并排连体集群密集烤房布局平面和立体示意图
4.3基本结构
适应连体集群建设,优化装烟室、加热室结构及通风排湿系统设置,统一土建结构、统一供热设备、统一风机电机、统一温湿度控制设备,整体浇筑循环风机台板,固定风机安装位置。以并排五连体烤房为例,加热室正面结构及单座烤房剖面结构如图4—2、4—3所示。
图4—2并排五连体密集烤房加热室正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图4—3并排连体建设单座密集烤房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4.4集中供热与集中控制
鼓励在30座以上的烤房群配备集中供热和*集群控制系统。*集群控制系统网络拓扑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用一条数据总线实现全部设备通讯,其监视器显示内容与温湿度控制设备液晶显示器显示的信息内容一致,显示方式可在记录式显示、曲线式显示、图表式显示3种方式间切换。显示界面可在单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和多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间切换。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在具备互联网通讯条件的地方,可随时察看每个温湿度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并可对运行状态参数进行读取、记录和修改。
5 土建结构与技术参数
5.1装烟室
内室长8000mm、宽2700mm、高3500mm,满足鲜烟装烟量4500kg以上,烘烤干烟500kg以上。主要包含地面、墙体、屋顶、挂(装)烟架、导流板、装烟室门、观察窗、热风进(回)风口、排湿口及排湿窗、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等结构。装烟室剖面结构如图5—1所示。
图5—1装烟室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5.1.1地面
找水平,不设坡度,地面加设防水塑料布或其它防水措施。
5.1.2墙体
砖混结构或其它保温材料结构墙体。砖混结构墙体砖缝要满浆砌筑,厚度240mm,墙体须内外粉刷。
5.1.3屋顶
与地面平行,不设坡度。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加设防水薄膜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
5.1.4挂(装)烟架
采用直木(100mm方木)、矩管(≥50mm×30 mm,壁厚3mm)或角铁材料(50mm×50mm×5mm),能承受装烟重量。采用直木或其他易燃材料时,严禁伸入加热室,防止引起火灾。
挂(装)烟架底棚高1300mm(散叶装烟方式底棚高500mm),顶棚距离屋顶高度600mm,其它棚距依据棚数平均分配。
采用挂杆、烟夹、编烟机、散叶等编烟装烟方式,鼓励使用烟夹、编烟机、散叶、叠层等编烟、装烟方式。
5.1.5导流板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地面(气流上升式)或屋顶(气流下降式)适当位置设置导流板。
5.1.6装烟室门
在端墙上装设装烟室门,门的厚度≥50mm,采用彩钢复合保温板门,彩钢板厚度≥0.375mm,聚苯乙烯内衬密度≥13kg/m3。采用两扇对开大门,保证装烟室全开,适应各种装烟方式(如装烟车方便推进推出),规格如图5—2所示。
图5—2两扇对开大门平面结构示意图
5.1.7观察窗
在装烟室门和隔热墙上各设置一个竖向观察窗。门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门、距下沿900mm中间位置,规格800 mm×300mm,如图5—2所示。隔热墙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侧距边墙320mm、距地面700mm位置,规格1800mm×300mm,如图5—3位置A所示。观察窗采用中空保温玻璃或内层玻璃外层保温板结构。
气流上升式 气流下降式
(A观察窗,B热风进风口,C热风回风口,D排湿口,E温湿度控制设备)
图5—3装烟室隔热墙开口示意图
5.1.8热风进(回)风口
热风进风口开设在隔热墙底端(气流上升式)或顶端(气流下降式),规格2700mm×400mm,如图5—3位置B所示。热风回风口开设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规格1400mm×400mm,如图5—3位置C所示。气流下降式回风口应加设铁丝网(网孔小于30mm×30mm),防止掉落在地面上的烟叶吸入加热室后被引燃,引起火灾。
5.1.9排湿口及排湿窗
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两侧对称位置紧贴装烟室边墙各开设一个排湿口,规格400mm×400mm,如图5—3位置D所示。在排湿口安装排湿窗,排湿窗采用铝合金百叶窗结构,规格如图5—4所示。气流下降式的排湿口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引出屋顶,以防排出的湿热空气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
烘干风机设备1.5W单相上升下降热风循环风机
图5—4铝合金百叶排湿窗结构示意图
5.1.10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
气流上升式在装烟室端墙上方对称位置开设两个辅助排湿口,规格400mm×250mm,如图5—2所示。在辅助排湿口安装辅助排湿门,以备人为调控。
5.1.11余热共享通道
*使用余热共享设计。气流下降式在距离隔热墙2800mm~3000mm处的装烟室中线上,预留400mm×300mm开口为余热共享通风口,在该开口位置横向下挖深500mm,宽400mm砖砌沟槽与隔壁烤房相同位置的开口连通,作为余热共享通道。气流上升式余热共享通道设置在屋顶,规格位置与气流下降式对应。
5.2加热室
主要包含墙体、房顶、循环风机台板、循环风机维修口、清灰口、炉门口、灰坑口、助燃风口、烟囱出口、冷风进风口和热风风道等结构。内室长1400mm、宽1400mm、高3500mm,屋顶用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加设防水薄膜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墙体为砖混或其它保温材料结构。砖混结构墙体厚度240mm,砖缝要满浆砌筑。如图5—5、5—6、5—7、5—8、5—9所示。
图5—5气流上升式加热室地面及喇叭状热风风道俯视图
图5—6气流上升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7气流下降式加热室地面俯视图
图5—8气流下降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5.2.1喇叭状热风风道
为了促进均匀分风,在加热室底部(气流上升式)或顶部(气流下降式)设置热风风道,风道截面为梯形,上底是长度为1400mm的加热室前墙,下底是与装烟室等宽的2700mm×400mm的循环风通道,形似喇叭状。
气流上升式地面向上至400mm处两边侧墙向外扩展与装烟室边墙连接,上面覆盖厚100mm预制板或混凝土浇筑结构盖板,形成梯形柱体结构,与热风进风口构成喇叭形风道;距离地面500mm向上至屋顶为1400mm×1400mm×3000mm的立方柱形。
气流下降式循环风机台板向上(2600mm处)至屋顶部分,两边侧墙从距离加热室前墙内墙870mm处向外对折与装烟室边墙连接,形成梯形柱体结构,与热风进风口构成喇叭形风道。循环风机台板以下为1400mm×1400mm×2500mm的立方柱形。
5.2.2墙体开口及冷风进风门、循环风机维修门和清灰门
在加热室三面墙体上开设冷风进风口、循环风机维修口、炉门口、灰坑口、助燃风口、清灰口及烟囱出口,并在冷风进风口、循环风机维修口及清灰口安装不同要求的门。如图5—9所示。
气流上升式前墙 气流下降式前墙
左侧墙 上升式右侧墙 下降式右侧墙
图5—9加热室墙体开口设置平面示意图
(1)冷风进风口及冷风进风门
气流上升式在加热室前墙、风机台板上方300mm墙体居中位置开设,气流下降式在加热室右侧墙、距离地面650mm墙体居中位置开设,冷风进风口规格885mm×385mm。采用40mm×60mm方木制作木框(木框内尺寸805mm×305mm),内嵌在冷风进风口内,在木框上安装冷风进风门。冷风进风门达到下列技术指标要求:
Ⅰ.冷风进风门内尺寸800mm×300mm;边框使用25mm×70mm×1.5mm方管,不得使用负差板;长方形框架的四边为直线,四个角均为90°,框架两个内对角线相差≤2mm;转动风叶采用厚度1.5mm冷轧钢标准板并设冲压加强筋。
Ⅱ.风门关闭严密。所有的面为平面,风叶能够在0~90°开启,并在任意角度保持稳定。转动风叶的面与边框的面搭接≥5mm,不能有缝隙,在不通电条件下转动风叶自由转动<3°;轴向与边框缝隙1~2mm,轴向旷动<1mm,两轴同轴度偏差<1.5mm。
Ⅲ.转动风叶和边框表面采用镀锌或喷塑处理,颜色纯正,不得有气泡、麻点、划痕和皱褶,所有边角都光滑,无毛刺,焊缝平整,无虚焊。镀锌或喷塑厚度不小于20μm,能满足*户外使用。
(2)循环风机维修口及维修门
气流上升式在加热室右侧墙、循环风机台板上方墙体居中位置,气流下降式在加热室前墙、循环风机台板上方墙体居中位置开设,循环风机维修口规格1020mm×720mm。在循环风机维修口安装维修门,维修门采用钢制门或木制门,门框内尺寸不小于900mm×600mm,门板加设耐高温≥400℃保温材料。
(3)炉门口、灰坑口和助燃风口
在距离地平面高度为240mm和680mm的前墙居中位置开设灰坑口和炉门口,规格均为400mm×280mm。在灰坑口右侧开设φ60mm的助燃风口,中心点距灰坑口竖向中线260mm、距地面450 mm。在开设灰坑口和炉门口的前墙下部1040mm×900mm空间内,砌120mm墙,保证炉门和灰坑门开关顺畅。
(4)清灰口、烟囱出口及清灰门
在加热室左右侧墙上各开设一个清灰口,左清灰口下沿距离地面1300mm、规格920mm×520mm,右清灰口下沿距离地面1300mm、规格920mm×720mm。在清灰口安装清灰门,清灰门采用钢制门或木制门,门板加设耐高温≥400℃保温材料,密闭严密。在左侧墙上开设200mm×150mm的烟囱出口,中心距隔热墙820mm、距地面1975mm。
5.2.3循环风机台板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厚度100mm,顶面距地面高2600mm。前端延伸出加热室前墙1260mm,前端边角设置240mm×240mm支撑柱形成加煤烧火操作间;两边延伸出加热室,与装烟室等宽,形成风机检修平台;连体烤房循环风机台板进行通体浇筑,遮雨防晒。浇筑时,在台板上预留φ700mm的循环风机安装口和φ220mm的烟囱出口,设置参数如图5—10所示。
气流上升式 气流下降式
图5—10循环风机台板剖面俯视图
5.2.4土建烟囱
烟囱由与换热器焊接的金属烟囱和土建烟囱组成。在循环风机台板的烟囱出口位置向上砌筑高2500 mm的砖墙结构的土建烟囱,墙体厚度120mm,内径260mm×260mm。其中一面侧墙与加热室左侧墙共墙(共墙部分内外粉刷,密封严密,严防窜烟),烟囱顶部加设烟囱帽,防止雨水从烟囱流进换热器。
额定电压220V,允许波动±20%。正压助燃鼓风机,额定功率150W,负载电流不大于0.75A,风压490Pa,风量>150m3/h。
生物质控制器 , 热泵控制器 , 烤房密集控制器 , 热风炉 , 循环风机。主营业务:密集烤房控制器,农副产品烘干控制器,烤烟热风炉,高温循环风机,进风冷风门,烤烟鼓风机,排湿百叶窗等烤房配套产品。
密集烤房铝合金排湿百叶窗
烤房 密集烤房烘烤设备 排湿窗(百叶窗) 全铝合金制作,外形尺寸400mm*400mm,活动叶片8片,此风口用于具有正压的烤房自动排气。通常情况下靠风口的百叶自重而自然下垂,隔绝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当室内气压大于室外气压时,气压将百叶吹开而向外排气,反之室内气压小于室外气压时,气流不能反向流入室内,该风口有单向止回作用。烤房 密集烤房烘烤设备 排湿窗(百叶窗) 铝合金材质 规格400mm*400mm,活动叶片8片
锅炉或工业炉中堆置固体燃料并使之有效燃烧的部件。整个炉排主要包括框架和炉条两个部分。炉条通常用铸铁制造,组装后片与片之间保持必要的通风缝隙,并且往往还在炉排下边设置可以调节风量的分隔的通风室,以便空气通过缝隙进入燃料层燃烧烧尽后的灰渣用人工或机械方法排出。炉排有固定式、移动式、往复式、振动式和下饲式等类型。
农副产品烘干控制器
使用说明书
一、简介
农副产品烘干控制器适用于各种农副产品烤房烘干控制,采用高性能CPU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能实时检测烤房里的温湿度,并根据设定的烘烤曲线数据通过加热和排湿等设备自动或手动控制靠房内的环境达到烘烤要求;该控制器配以高亮度数码管,具有显示清晰、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的特点;除此之外该控制器还具有传感器故障报警、风机保护温湿度异常报警,并可以扩展无线通讯,外接变频器等功能。
二、显示面板和按键说明
显示名称 | 范围 | 单位 | 说明 |
当前温湿度 | 0-99.9 | 摄氏度 | 传感器探测的实时温湿度 |
阶段时间 | 0-99:99 | 分钟 | 当年阶段运行的时间 |
烘烤总时间 | 0-999 | 小时 | 每次烘烤进行的时间 |
阶段 | 1-9 |
| 烘烤中所处的阶段 |
正反转时间 | 0-999 | 分钟 | 风机正转时间和反转时间 |
温度设定(1,2,3) | 0-99.5 | 摄氏度 | 当前阶段、下一阶段、下二阶段设定的目标温度 |
湿度设定(1,2,3) | 0-99.5 | 摄氏度 | 当前阶段、下一阶段、下二阶段设定的目标湿度 |
时间设定(1,2,3) | 0-99.5 | 小时 | 当前阶段、下一阶段、下二阶段设定的目标时间 |
LED指示灯 | 说明 |
设置 | 点亮时表示进入参数设置状态 |
运行 | 点亮时表示进入烘烤状态 |
升温 | 点亮时表示处于升温过程 |
稳温 | 点亮时表示处于稳温过程 |
正转 | 点亮时表示风机正在正转 |
反转 | 点亮时表示风机正在反转 |
助燃 | 点亮时表示正在进行加温 |
排湿 | 点亮时表示正在排湿 |
按键 | 说明 |
设置 | 短按和长按进入待设置灯亮进入设置参数状态。 |
运行 | 短按待运行灯亮进入烘烤状态,长按3秒待运行灯灭退出烘烤。 |
左方向 | 改变烘烤阶段或者在设置2状态下移动数据闪烁位置 |
右方向 | 改变烘烤阶段或者在设置2状态下移动数据闪烁位置 |
正转 | 使风机处于正转状态 |
反转 | 使风机处于反转状态 |
查询 | 退出设置状态或者查询风机电流,控制器电压。 |
确认 | 保存设置的数据,并退出设置状态。 |
三、操作说明
按键操作:
- 运行:短按运行按键,待运行灯亮时进入烘烤状态;可以通过左右方向按键改变阶段直接进入对应阶段开始烘烤。长按运行按键3秒以上,待运行灯灭退出烘烤。
- 设置:短按一次进入设置1状态,此时可以修改设定的温湿度和时间,并按确认按键保存;如果不需要保存数据可以再次按下设置键或者查询键退出设置。长按设置键3秒进入设置2状态,可以配合方向按键和时间设定的加减按键修改各个参数。
设置2状态参数对照如下:
显示名称 | 范围 | 单位 | 说明 |
正转时间 | 0-999 | 分钟 | 循环风机正转时间 |
反转时间 | 0-9999 | 分钟 | 循环风机反转时间 |
低电流 | 0-电流 | 安培 | 循环风机保护电流 |
电流 | 低电流-99 | 安培 | 循环风机保护电流 |
切换时间 | 10-99 | 秒 | 循环风机正转与反转的切换时间 |
冷风门一次动作时间 | 0-99 | 秒 | 冷风门每一次开关的时间 |
冷风门动作间隔 | 0-99 | 秒 | 冷风门两次动作之间的间隔时间 |
鼓风机动作间隔 | 0-99 | 秒 | 鼓风机控制延迟时间 |
冷风门工作阈值 | 0-99 | 摄氏度 | 当前湿度高于(目标湿度+阈值)或低于(目标湿度-阈值)冷风门才会开或关 |
鼓风机工作阈值 | 0-99 | 摄氏度 | 当前温度高于(目标温度+阈值)或低于(目标温度-阈值)鼓风机才会开或关 |
烘烤模式 | 1-2 |
| 控制器烘烤模式,1为稳温模式,2为升温模式 |
- 正反转:在进入烘烤过程中,按正转或者反转按键,待风机*停止后,风机进入正转或者反转状态,并对应的正反转指示灯亮。控制器不在烘烤状态下,不对风机进行自动控制。
- 查询:按查询按键,在正反转时间和烘烤总时间处分别显示分机的电流和控制器电压;再次按下查询键或者按确认键退出查询。
- 模式切换:控制器模式分为普通稳温模式和升温,稳温交替模式;可通过设置2中时间设定3的十位来选择。
- 烘烤曲线选择:可通过设置2中时间设定3的个位来选择。
手动控制:
1. 冷风门:通过控制器内部电路板对应冷风门1,2的手动开关,可以手动控制冷风门的开合角度。
2. 鼓风机:通过控制器内部电路板对应的手动开关可以使鼓风机处于自动,关,常开三种状态。
3. 风机控制:如果让控制器自动控制风机的转向,必须使风机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此时手动控制风机正反转不起作用;如果只用手动控制风机转向,必须使风机控制开关处于手动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另一手动开关控制风机转向;注意:在自动或者手动控制风机状态下,不可让风机自动手动控制开关处于停止状态;否则风机不转。
4. 拨码开关:拨码开关位置和代表意义如下图,
拨码位置 | 1 | 2 |
ON(上) | 单冷风门 | 上棚传感器控制 |
OFF(下) | 双冷风门 | 下棚传感器控制 |
5. 电池:当使用电池时必须正确安装电池,并打开电池开关。
四、控制器工作说明
1. 控制器通电之前先检查三相电接线是否正常,控制器外接设备接线是否良好,控制器内部电路板上手动开关都在自动档;
2. 检查无问题后对控制器通电,打开空气开关,此时控制器会对外接设备进行自检,开关一次冷风门,打开并关闭鼓风机一次。
3. 上电10秒后循环风机开始运行,按照设定的正反转时间进行正反转切换运行;
4. 按运行键控制器开始运行,当前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温度设定*栏数据)时,加热设备开始工作,高于设定温度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当前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湿度设定*栏数据)时,排湿设备(冷风门)打开,低于设定湿度时关闭;控制器运行后,阶段时间开始累加,当阶段时间走到设定时间(时间设定*栏)时,控制器自动跳到下一阶段运行,阶段显示栏显示阶段号加一,如果控制器已经处于后一个阶段,那么控制器将会停止运行。
5. 当拨码开关1打到ON当时,冷风门为单冷风门控制,控制器在正转状态和反转状态都只控制冷风门一,当拨码开关1打到OFF当时,冷风门为双冷风门控制,控制器在正转状态时控制冷风门一,反转状态控制冷风门二。
五、安装指导
1. 控制器必须安装在雨水淋不到和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同时避免阳光直晒。相应的电缆应距离地面1.5米以上高度。
2. 按照控制器接线图示请选择合适线径进行接线,并确保接线压紧,压实;循环风机电缆的截面积应当不小于1.5平方毫米,其他电缆截面积不小于1平方毫米,绝缘等级450V以上。
3. 传感器线不可以与交流电缆或变频器距离太近,平行走线时,应当距离交流电缆至少20cm,交叉时,应当保持90度的交叉角度。水壶挂放时必须保证水壶的中心线与地面垂直,烘烤前确保水壶中加满水。
4. 安装备用电池时注意电池规格和极性,请使用优质电池。
5. 妥善保管控制器配件,说明书等,以备以后维修时使用。
6. 非专业人员禁止禁止维修、改造控制器。
六、常见故障处理
1.循环风机报警
1) 循环风机手动开关是否在自动档;
2) 断电后重新送电,待风机运行后按查询键,此时正转时间栏和反转时间栏显示循环风机工作电流,观察两个工作电流是否正常;
3) 按设置键3秒钟进入高级设置状态,此时正转时间闪烁,检查温度设定栏*栏和第二栏设定值,确保风机工作电流在设定工作电流范围内;
2.冷风门及鼓风机不能自动工作
1) 冷风门是否手动干预打开或者关闭,冷风门手动开关和鼓风机手动开关是否在自动档;
2) 检查冷风门及鼓风机接线是否正确,连接是否良好,是否压到线缆外皮,重新压接;
3) 观察当前温度、当前湿度与目标温度、目标湿度的差值,是否在工作阈值内,温度控制默认阈值为0.2,湿度控制默认阈值0.1,当前温湿度在目标温湿度阈值范围内时不动作。
3.传感器故障
1) 检查传感器插头接触是否良好;
2) 通过拨码开关切换到另外一个传感器是否正常;
3) 断电再重新送电是否正常。
4.显示不正常
1) 断电再重新送电是否正常;
2) 检查控制器内电路板之间连接的排线是否插好
七、技术指标
1.控制器工作电源:AC380V±20%
2.温度测量范围:0~99.9℃ 分辨率0.1℃
3.温度测量误差:±0.5℃
4.电压测量误差:±5V
5.电流测量误差:±0.5A
7.电池规格:5号电池,1.5V,3节
8.外型尺寸:415mm×295mm×127mm
9.外壳材料:阻燃ABS塑料V-1级
10.空气开关容量:参考控制器实配
烘干风机设备1.5W单相上升下降热风循环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