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 $item.Title

工业数据采集网关-pFieldComm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广州力控元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1/5/26 16:51:26
  • 访问次数487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广州力控元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是力控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以广州为核心,下设武汉、长沙、厦门三个办事处,全面负责华南、华中地区市场开拓与维护。立足基础,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元海在全力推广力控科技集团产品HMI/SCADA自动化软件、实时历史数据库、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及数据挖掘、*制造及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外,逐步推出了自有产品线,包括手机端的FCapp,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3D可视化平台,MES智能制造执行系统,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EAM设备管理系统,工业能源管理平台等,各个产品线皆有成熟的行业应用实例。而其中的MES,WMS,EAM这三大系统产品在2020年初入选了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起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产品应用名单,为制造业复工复产贡献绵力。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力控科技集团先后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大型两化融合项目的规划、咨询与总体设计,参与起草了多个专业与行业规范,着相关行业向智能化新时代的迈进。而力控元海在母公司的带领下,在矢志不渝地追求工业自动化及信息化自主装备的强国之梦的同时,为智能制造、中国创造提供核心平台软件及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满足了数字化车间、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智能工厂、集团管控等多层次的需求。以工厂模型为核心的全集成信息化系统是按照“数据——>信息——>知识——>经验——>智慧”这五个梯度逐次进阶来构架。广州总部办公地址设在国家高新软件产业基地,拥有超过20项软件与系统产品著作产权的力控元海,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政府认定为*企业认定,2019年通过广州市“两高四新”企业认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力控元海,目前在职员工70+,团队整体年轻有活力,员工以85后、90后为主。对于文化,我们崇尚拼搏与创新;对于人才,我们求贤若渴。在母公司支持下,力控元海将集结专家与行业新秀,不断优化产品,使之更贴合工业4.0发展。同时,热切欢迎行业专家或有志于工业自动化方向发展的新秀加入,携手公司,共同发展。
SCADA
工业数据采集网关-pFieldComm分享到微信QQ好友新浪微博0产品族谱pFieldComm系列工业通信网关隶属于力控产品家族中的SCADA类产品,该产品定位于实现对不同软件系统、控制器和现场设备数据的集中采集、预处理、协议转换和复用转发
工业数据采集网关-pFieldComm 产品信息

工业数据采集网关-pFieldComm

分享到微信QQ好友新浪微博0

产品族谱

pFieldComm系列工业通信网关隶属于力控产品家族中的SCADA类产品,该产品定位于实现对不同软件系统、控制器和现场设备数据的集中采集、预处理、协议转换和复用转发。可用作分布式数据采集装置、工业协议转换网关、电力通讯服务器或通讯前置机、能源、环保、楼宇数据采集设备等使用,广泛应用于发电、变电、化工、石油、楼宇、水利、冶金、机械、交通、环保等领域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集成。

产品简介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工业生产过程的改进,还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都是以大量现场设备作为数据来源的,整个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现场设备需要进行远程的数据采集和监控。但往往由于这些设备都是不同厂商生产的,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也不尽相同,通信协议的不一致,加之部署地理的位置分散,各种设备和软件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现场设备通信方式多元化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和控制系统的性能、建设周期、运营成本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迫切需要解决通信标准化的问题,打破各种设备和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壁垒,这是保证工业信息化快速、稳定向前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pFieldComm系列工业通信网关应运而生。

该产品采用高性能嵌入式计算平台,内嵌通信采集规约库和转发规约库,可以实现采集多个不同子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集中汇总、分类和预处理,并对多个上级调度等平台系统进行数据转发。pFieldComm内置实时数据处理引擎和控制运算引擎,方便进行系统应用的扩展,构成各种无人值守站和“黑匣子”历史记录与分析系统。可作为分布式数据采集装置、工业协议智能转换网关、电力通信服务器或通信前置机等设备使用,广泛使用于能源管理、管控一体化、MES、工业自动化、冶金、电力自动化和智能交通等行业。

该产品还采用了经过优化裁剪的内核系统,内嵌高速实时数据平台和I/O通信组件,保证系统高效吞吐性能。内核软件同时提供完善的系统在线自诊断、故障自恢复、看门理等等功能,以保证高可靠性。支持主流的组态软件或实时数据库,如:ForceControl 、InTouch 、IP21、iFix 、PI 、PHD、INSQL等上位机软件的接入,网关并具备*的断线缓存功能,支持力控家族系列产品软件的数据断线缓存,以解决由于网络断开或信息阻塞,造成的数据丢失和历史数据不完整问题。

此外,设备还支持通道冗余等多级冗余通信调度机制,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集成项目的。


产品架构

功能架构

pFieldComm系列嵌入式工业通讯网关采用了高性能的嵌入式计算平台,可实现采集多个不同子系统的数据后进行数据集中汇总、分类和预处理,并对多个上级调度等平台系统进行数据转发,应用场景极其的广泛。

常见应用架构

在工业控制领域存在着大量不同厂家和不同通讯方式的过程设备,pFieldComm一般部署在监控层与控制层之间,可以采集多个不同分散的子系统、设备、智能仪表等数据并进行数据集中汇总、分类和预处理,之后将解析和交换后的数据以某一种通用协议转发,如以OPC、modbus、commserver(对接力控产品的协议)方式为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从而*解决现场设备协议不一致所带来的数据无法接入和协议管理混乱的问题。

产品特点

异构网络数据对接

pFieldComm系列工业通信网关可以作为现场控制网络和上层生产管理网络之间通信的桥梁,提供RS485、RS422、RS232等接口,将数据采集后转换成可用以太网方式传输的数据,实现异构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进行大规模生产设备的更新、中断网络或停产,就可以以低廉的成本方便、快捷的实现异构网络的数据无缝对接。

工业级产品设计

pFieldComm系列工业通信网关的硬件平台专门面向工业应用场合设计,对PCB、电源、机箱结构、散热等进行全面优化,从设计到生产流程都严格遵照工业品标准进行,以满足苛刻工业现场的要求,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组态式配置

    以符合工业用户的使用思维开发的配置工具,通过专用软件组态完成设备厂家选择、通讯链路配置、协议配置、采集对象点配置过程,一切都合乎情理,也贴合习惯。


    支持海量工业协议

    网关中原生支持1000多种工业协议,*做到了覆盖国内、国外众多厂家仪器仪表通用或专有协议。基于力控科技雄厚的研发实力,还支持后开发协议的导入,具备快速协议定制开发、适配的能力,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网关的可用性和自由度。



    强大而灵活的协议处理机制

    网关实现了单串口支持多协议采集,一次采集多次复用,以减轻采集工作的负荷,实现不同工业协议之间的转换,将多种工业协议转换为标准化的通用协议,从而利于上层设备接收和处理。

      支持双机热备机制

      通过对双机热备机制的支持,一旦采用该方式进行部署,设备本身的故障就不会影响到现场的正常业务流,不但提高了系统稳定性,还保障了业务的连续。

      支持多协议转发

      对于多样化的上策应用平台,网关可实现灵活配置,从而成功对接到不同的上层应用平台,便于其它系统集成。

      支持多硬件通信接口

      支持RS485、RS422、RS232等串口,同时也支持以太网口,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中,做到了随用随接,方便了现场的设备接入,也节约了信息化项目中数据采集成本。


        核心优势

        • 数据一次采集后能够多次复用,降低了信息集成过程的复杂度和成本。
        • 通过分布部署、集中管理,支持离线配置工程,方便管理,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 支持数据的断点续传,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可靠性。
        • 网关可长时间*运行,大幅降低了维护及开发成本。

          性能指标

          启动速度<20秒
          单机额定容量
          20,000 点
          数据采集吞吐量
          20,000 点/秒
          数据回写吞吐量20,000 点/秒
          数据混合吞吐量20,000 点/秒
          单机额定设备数256 个

            在找 工业数据采集网关-pFieldComm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