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XGDC-II 智能蓄电池充电机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武汉西高华电电气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1/9/6 17:54:41
  • 访问次数356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武汉西高华电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武汉市电力工业园,是专业从事电力设备检测、监测、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员。


     

      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核心技术人员分别来自西安高压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和各大院校的博士工作站;*以来,公司本着以“技术为先导、质量为基础、服务为保障、市场为纽带”的理念,积*力于促进中国高压电器产品测试、检测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业内瞩目的的成就。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成熟产品目前有:高压测试系列绝缘及接地测试系列变压器测试系列互感器测试系列断路器测试系列SF6测试设备继电保护测试系列等。还有更多高科技产品在研发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将陆续推出。



       面对未来,公司将秉承社会、自然、资源和谐发展的宗旨,发扬“西高华电,装备电力”的价值追求,竭诚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测试仪器
用智能三阶段充电模式,可以实现均充/浮充、恒流/恒压自动转换功能,可设定并控制电压、电流等参数,液晶屏显示,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
XGDC-II 智能蓄电池充电机 产品信息

产品简介

XGDC-II智能蓄电池充电机采用智能三阶段充电模式,可以实现均充/浮充、恒流/恒压自动转换功能,可设定并控制电压、电流等参数,液晶屏显示,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该仪器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友好、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大大减少了蓄电池日常测试维护的工作量,是蓄电池维护工作的助手。

产品特性

1. 开关电源控制芯片采用进口级IC,其余元件则采用进口工业级器件,充电机的原理设计优化合理,生产工艺严格完善,保证机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功率开关管采用美国产(IGBT)器件,提高整机的可靠性。

3.充电均充电压可在范围内连续调整,在面板上采用数字设定,以适应不同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要求和蓄电池初次充电的需要。

4. 充电浮充电压可在范围内连续调整,在面板上采用数字设定。

5. 充电电流可在(范围内连续调整, 在面板上采用数字设定。

6. 运行中可以随时调整充电参数。

7. 严格按照蓄电池充电特性曲线进行自动充电,设计的充电模式是“恒流→(均充稳压值)定压减流→(自动判别转为)涓流浮充”,具有充电速度快、充电还原效率高、无需人工值守、超长时间充电无过充电危险、确保蓄电池使用寿命等优点。

8. 液晶中文显示,界面友好。

9. 设有交流输入过流保护, 交流输入欠压保护,交流输入过压保护、输出短路保护,反应速度快、寿命长。

10.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

技术指标

适用电压等级

48V系统

220系统

型号

XGDC-4810

XGDC-4820

XGDC-4830

XGDC-2203

XGDC-2206

XGDC-2208

XGDC-2210

蓄电池(组)电压

48V

220V

均充电压

18-60V

180-270V

浮充电压

18V到均充电压

180V到均充电压

充电电流

1-100A

1-200A

1-300A

1-30A

1-60A

1-80A

1-100A

蓄电池容量

10-1000AH

10-2000AH

50-3000AH

10-300AH

10-600AH

50-800AH

50-1000AH

交流输入电压

三相AC380V±10%

单相AC380V±10%

交流输入频率

50HZ±10%

50HZ±10%

电池类型

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

充电模式

恒流---恒压减流----涓流浮充

恒流---恒压减流----涓流浮充

环境条件

温度:0℃~40℃ 湿度:20%~80%RH

温度:0℃~40℃ 湿度:20%~80%RH

净重KG

18kg

30kg

37kg

22kg

32kg

48kg

60kg


在找 XGDC-II 智能蓄电池充电机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