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数字高压核相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扬州品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其他品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扬州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1/10/26 9:16:16
  • 访问次数228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扬州品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电力测试设备,仪器仪表的企业。本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古城扬州市。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公司不断壮大技术力量,现拥有一批忠诚敬业、锐意进取的高级工程技术员工及具有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电力行业规程产品经国家部门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业务部门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不断开拓销售市场,现已形成规模较大的销售网络,产品各地,本公司将以优质的产品、诚信的服务,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

主营范围:变频串联谐振试验成套装置、直流高压发生器、高压试验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高压开关机械特性仪、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大电流发生器、回路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互感器特性测试仪、绝缘靴手套耐压试验装置、安全工具拉力试验机、无线高压核相仪、雷电计数器校验仪、真空滤油机、板框式过滤机绝缘电阻测试仪、三相继电保护测试仪SF6微水测试仪SF6抽真空充气装置油品酸值测定仪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仪高低压开关柜通电试验台电缆压号机电缆热补机电缆识别仪温控加热器、干燥空气发生器、地下管线探测仪远红外加热板硅橡胶加热带油桶加热器、石油化工产品、煤矿专用产品、振动检测仪器管道检测仪器电热电器产品、绝缘制品等。

主营客户:供电发电冶金部门

质量保证:品胜公司对本公司提供的产品在一年内出现故障(非人为原因)免费保修.所有产品提供终生服务.

响应时间:品胜公司的所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接到告知后,华东地区在四十八小时内到达、其它地区在七十二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直流高压发生器,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电力测试仪器,高压实验仪器,电热电器、绝缘制品等。
使用范围: 0.38~220kV 发射器之间最大距离: 大于100米
数字高压核相仪技术参数
使用范围:0.38~220kV
试品状态:线路或设备带电部分
离地高度:小于20米
发射器之间最大距离:大于100米
设备工作频率:1.2GHZ
数字高压核相仪 产品信息

PSWHX数字高压核相仪无线,充电器供电)

!安全警告

1、现场操作必须遵守《电力安全工具预试规程》工作要求。

2、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自检,发射器、接收器电池电量充足,否则影响发射及接收灵敏度。

3、使用过程中不能大于有效接收距离,发射器尽量置于开阔处。

4、使用过程中避免无线电发射装置使用,以免干扰接收器无法判别。

5、在试验时,试验人员穿绝缘鞋且处在安全距离以外区域。

1、自检

a. 使用之前必须将发射器X、发射器Y和接收器更换新电池,将自检线一端接入220V电源,另一端插入发射器X和发射器Y。(发射器必须置于离地30cm以上,否则影响接收灵敏度)

b. 按住接收器测量开关,接收器进入自检状态,即显示“同相”起始波形,在同一位置并有文字、声音提示,表示仪器可正常使用。

2、现场使用

a. 使用前必须遵守《电力安全工具预防性试验规程》工作要求。

b. 将发射器X和发射器Y连接绝缘杆。(绝缘杆必须拉开使用)

c. 按测量键,将发射器X和发射器Y分别同原始端和测试端接触。

. 接收器“同相”时显示如下:

1.波形在同一起始位置。

2.相位角角差显示0”或“360”。

3.文字指示“同相”

4.声音提示。

技术参数及部件功能说明

1. 技术参数

使用范围:0.38220kV

试品状态:线路或设备带电部分

离地高度:小于20

发射器之间最大距离:大于100

设备工作频率:1.2GHZ

2.发射器

发射器X和发射器Y  外型尺寸Φ40×120mm  

电源12V

3、接收器   外型尺寸:180×68×36mm

电源电池:8V锂电池组

4、绝缘杆   2根各5 使用时将拉开使用

适用范围:35kV

绝缘杆由环氧树脂构成,长度每根3米,绝缘杆专业生产厂家,长度及试验电压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855和国际GB113398-92《带电作业用绝缘杆通用技术条件》。

绝缘杆工频耐压试验参考表

电压等级    绝缘杆有效绝缘长度   1分钟工频耐压

10kV及以下       700mm                 45kV

35kV                 900mm                 95kV

110kV               1300mm               220kV

220kV               2100mm                440kV

绝缘杆应定期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并且进行外观检查,应无划痕、断裂,等异样。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使用说明

1、自检

a. 使用之前必须将发射器和接收器更换新电池,将自检线一端接入220V电源,另两端夹发射器X和发射器Y挂钩,按一下(仪器开机100秒后自动关机)测量开关。发射器必须置于离地30cm以上,否则影响接收灵敏度。

b. 按接收器测量开关,接收器进入开机自检,自检完毕即开始测量并显示“同相”起始波形,在同一位置并有文字、声音提示,表示仪器可正常使用。

2.现场使用

a. 使用前必须遵守《电力安全工具预防性试验规程》工作要求。

b. 将发射器X和发射器Y连接绝缘杆,(绝缘杆必须拉开使用)

c. 按开关键,接收器进入开机自检,自检完毕将发射器X和发射器Y分别同原始端和测试端接触。

d.接收器“同相”时显示如下:

1.波形在同一起始位置。

2.相位角角差显示0”或“360”。

3.文字指示“同相”。

4.声音提示。

e.接收器“不同相”显示如下:

1.始波形不在同一位置。

2.相位角角差显示120”或“240”。

3.文字指示“不同相”。

发射器电池工作时低于10V时必须更换电池否则影响接收灵敏度。

接收器有波形显示、文字指示,表示收到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必须收到发射器X和发射器Y信号才作判别,相位角角差显示0”和“360”偏差小于±20゜都显示“同相”。

产品成套性

发射器X          1

发射器Y          1

针式控头          2

12V电池         2

接收器           1

配件箱           1

注意事项

1.现场操作必须遵守《电力安全工具预试规程》工作要求

2.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自检,发射器、接收器电池,否则影响发射及接收灵敏度。

3.使用过程中不能大于有效接收器距离,发射器尽量置于开阔处。

4.使用过程中避免同时使用无线电发射装置(对讲机等),以免干扰。

PSHXY核相仪(有线)工作原理

RA=RA’为固定高电阻核相棒。固定电阻Ra=Ra’可调电阻rr’和微安表Ig组装成一只核相表。根据广义交流电桥原理。当UA=UA’时,调前rr’可使电桥平衡,即Xg=0,此时,被测两端电压幅值和相位相同。如果两端电压相位相同,而幅值不*相等,调节rr’仍能使电桥平衡。只有当两端相位不相同时,调节rr’不能使电桥平衡即Ig0。此时,被测两端电压不是同相位。

总结结论

1、系在运行电压下,进行高压电力线路的核定相位工作,属带电测试工具,特别对直接接触高电压的核相棒进行了较高的工频耐压试验。结果表明其绝缘性能和安全距离均能满足电业安全规程要求。另外由于核相棒末端装有放电指示管,当核相棒末端与核相表连线断开情况下,也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2、从模拟两端电压来看最大相位差30°的同名相电压(如经过长距离输电的线路),虽然调节rr′电阻不能使电桥*平衡。但与不同名相的其他两相所测得Ig值相比,它们之间的差值23倍,仍能分辨三相的不同相位。

3、经有关供电局较长时间的实际使用,普遍反映该仪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核相分辨能力高,携带轻便。

4、该仪器经过一定的高压校验后,还可作测量高电压之用。

测试结果

1. 单根核相棒电阻值和外形测量结果见表1

试品额定电压KV

标称长度

m/m

实测长度

m/m

误差

%

标称电阻值  MΩ)

实测电阻值 MΩ)

误差%

10

A

900

855

-5

100

100

0

A

900

865

-3.8

100

100

0

35

A

1100

1080.3

-1.7

357

380

6.4

A

1100

1080.3

-1.7

357

380

6.4

110

A

1100

1150

1.5

660

740

12

A

1100

1150

1.5

660

740

12

2.单根核相棒工频耐压试验结果见表2

试品额定电压(KV)

试验电压(KV)

持续时间()

 

10

50

5

良好

35

105

5

良好

110

300

5

良好




关键词:可调电阻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数字高压核相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