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IDM MSTP155-24 SDH多业务传输平台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瑞光极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21/11/21 9:05:33
  • 访问次数179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瑞光极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瑞光数码是国内优秀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2002年正式在国家重点*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成立,创立之初由旅居海外多年的归国学子*内通信领域的技术骨干注册成立。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深厚的技术力量,目前公司拥有数十位高精尖技术人才,几十项技术。多项科研成果已列入国家重点扶植项目。  瑞光数码始终将自己定位于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一体的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35%;生产人员占30%;销售人员占20%;行政管理人员占12%;其他人员3%。目前公司掌握了大量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尤其在综合业务复用领域、光纤传输领域都位居国内行业。  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持续开发能力,全部自主研发的IDM系列产品包括经营PCM综合业务接入设备、光纤复用设备、SDH/MSTP光传输设备、宽窄带一体化接入设备、音视频综合接入设备、千兆光端机、无线移动接入设备、PDH光纤传输设备、数字视频光端机、FTTX、光纤到户、光纤到楼、三网合一、转换器/网桥、NetGuard网管系统、大中小容量电话光端机、IDM系统接口卡、网络光端机、TDM Over IP/Ethernet/Mpls、E1 仿真电路服务器 –反向网桥、IDM-野战光传输设备、较早产品系列伪线路仿真IDM-TOP 是基于Ethernet/Ip/Mpls core network 传输链路的高性能产品,已在*、*、电力系统、矿井通信、水纹监测、银行专网、广电、机场、高速公路、城市安防等100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携智慧之瑞光,达理想之极远。瑞光数码始终以不懈的努力攀登更高峰。
PCM设备,E1复用设备,光纤复用设备,PDH设备,传输设备,接入设备
概述:IDMMSTP155-24多业务传输平台是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的新一代基于SDH/MSTP技术的产品,可满足广大用户对宽带、窄带多种业务光纤传输和接入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大容量的用户要求、提供更可靠的通信保护
IDM MSTP155-24 SDH多业务传输平台 产品信息

概述


    IDM MSTP155-24多业务传输平台是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的新一代基于SDH/MSTP技术的产品,可满足广大用户对宽带、窄带多种业务光纤传输和接入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大容量的用户要求、提供更可靠的通信保护。IDM MSTP155-24可直接对应远端PDH光端机、光猫和多业务光端机等,适应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可作为集多业务接入、SDH传输、PDH光接入功能于一体的小型MSTP设备。简洁完善的网管功能可以对该系列设备进行配置、故障查询、数据统计,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同时,均采用工业级元器件,以及全面的电磁兼容和接口保护设计。 

   

产品特性:

     19英寸1U标准机箱结构,易于安装;
     两个STM-1光接口,可提供1+1通道保护功能;
     2路n×64K(n=1~31)的V.35/V.11通道;
     集SDH光传输、PCM复用、以太网接入多业务于一体;
     最多可提供4路物理隔离以太网,能实现N×E1带宽捆绑任意分配;
     提供3个业务插盘槽位,可选配8E1接口盘、USER盘、8路电话接口盘、8路RS232/RS485/RS422接口盘;
     采用插卡式结构设计,通过接口卡提供多种语音和数据业务,具有很强的升级性;
     支持点对点、链形、环形组网方式,也可与集中型MSTP系统联合组网;
     符合ITU-T G.813 标准,*定时精度、牵入牵出、噪声产生、噪声容限、转移特性、长短期相位响应保持模式)等方面的要求;
     具有完善的网管功能,可在线实时监控。

应用组网图如下:
               

 

 IDM MSTP155-24在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IDM MSTP155-24在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在找 IDM MSTP155-24 SDH多业务传输平台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