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3/16 15:15:46
  • 访问次数1138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电南自,股票代码600268)是1999年1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家电力系统高科技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电力高科技*股,现为*直属子公司。

国电南自前身为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始建于1940年。新中国成立后,公司在电力自动化领域相继研究生产出*代、第二代静态继电保护产品,创造过多项*,被誉为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的摇篮和孵化器,“国电南自”已经成为享誉全国并有一定度的。作为*科工产业的主力军,公司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研发及产品服务,着力打造智能电网、电厂与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信息与服务、新能源等核心业务,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当前,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回归高科技上市公司本位、回归主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向符合产业政策、符合能源发展的方向进行拓展,向化的方向进行拓展;围绕“为人类创造进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的公司使命,大力弘扬“担当、搏击”的公司精神,以建成行业*受人尊重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员工成为幸福生活的体验者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2015-2017年,国电南自科研体系共开展科研项目207项,完成省部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59项;获得*506项,其中发明149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1项;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56项;发表学术论文314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35项,其中参与完成的《电力线路行波保护关键技术及装置》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公司拥有企业技术中心、检测试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华电集团电气热控技术中心、江苏省电力监控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及EI收录的核心期刊 《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是国内*家拥有继电保护类产品KEMA认证证书,*个完成并通过IEC60255-27产品安全认证的制造商及 *套500kV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集成商,在国家*、*成功备案为节能服务公司。公司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一级资质。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创新型杰出企业、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国家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中国软件服务业AA*信用企业 、质量诚信五星级企业、企业信用评价AA*信用企业、*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委。

 

微机保护装置,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产品概述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系基于IEC61850标准进行设计的电能量采集终端产品,具有电能量采集和建模、数据处理、远方传输等多种功能,适用于计量中心等对远方智能电表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 产品信息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
产品概述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系基于IEC 61850标准进行设计的电能量采集终端产品,具有电能量采集和建模、数据处理、远方传输等多种功能,适用于计量中心等对远方智能电表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应用概述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适用于工矿企业计费系统集成处理,以及智能变电站电量采集和处理等。
产品功能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支持IEC 60870-5-102主站规约、DL/T 645抄表规约等,具有8路串行抄表接口、2路电话Modem通道、2路GPRS无线通道等,适用于常规抄表,也适用于基于IEC 61850-8-1描述的MMS服务进行电能量集抄。
技术特点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支持IEC 61850,多个主站可通过MMS通讯接口查询终端当前的档案、数据及事件信息;并可通过2路MMS以太网通讯接口抄收数字化电能表;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后,通过MMS以太网通讯接口转发至变电站网络和远方主站,实现信息共享。
工程案例

1、北京未来城220KV智能变电站电能量项目。

2、北京海青落110KV智能变电站电能量项目。

3、车间变电站电能量项目。

关键词:RTU
在找 ERTU-III智能电能量远方终端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