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 $item.Title

沥青针入度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河北航信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4/2 10:53:34
  • 访问次数160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河北航信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制造、经营于一体,的工程试验仪器专业制造实体。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砼混凝土仪器,水泥试验仪器,砂浆试验仪器,泥浆试验仪器,土工试验仪器,沥青试验仪器,公路集料仪器,防水材料仪器,公路岩石仪器,路面试验仪器,压力试验机养护室仪器及实验室耗材等上百种产品。 在以雄厚的技术底蕴在强化自主开发的同时,积极采用国内外*技术标准,寻求推进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互补,以实现新产品开发的高起点,在*、建设部及科研所专家们的指导下,产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 已广泛用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道桥建设,水电工程和机械,交通、石油、化工等领域的质量检测。并同国内外各试验仪器生产厂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把质量关,价格更优惠!

砼混凝土仪器,水泥试验仪器,土工试验仪器,沥青试验仪器,公路集料仪器,防水材料仪器,公路岩石仪器,路面试验仪器等
一.使用 沥青针入度仪 该仪器符合GB/T 4509石油沥青针刺透性试验、JTGE 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T 0604沥青透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适用于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
沥青针入度仪 产品信息

一.使用

 
沥青针入度仪该仪器符合GB/T 4509"石油沥青针刺透性试验"、JTGE 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T 0604"沥青透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适用于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残渣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检测。
 

二、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1、*小分度:0.01mm

2、测量范围:0-50mm

3、标准针及针标合重:100±0.05g

4、两位LED显示

5、电源:220V/50HZ

6、试样皿:平底筒状、金属制,尺寸为Ф55×35mm

7、平底保温皿:玻璃制品,容量大于15L,皿深大于60mm,附放试样皿用四角网架一个。

8、仪器工作平台,设有调整水平机构。

三.使用方法:

 
预脱水样品应加热溶解,加热温度不应高于样品在90℃时的估计软化点,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充分搅拌和筛分后,应将样品注入锅内。在室温15≤39℃放置1 h时,样品的深度应至少大于10 mm的预期穿透值,并应注意粉尘不应落入冷却室内。
 
样品盘浸入清水浸泡1≤1.5h,水温保持在25±0.5℃,水面应高于试验表面的25 mm。
 
调整针刺仪,使其是水平的(必要时调整附加重量的重量),用手按下释放按钮,举起标准针杆,使针杆的顶部与百分位接触头接触。
 
保温1:1.5h后,应将样品盘取出,放入水温严格控制在25℃的平底保温盘中。试样表面上方水层高度不应小于10 mm。保温盘应放置在渗透仪的圆形工作台上,以调整台面和针尖,使样品表面与针尖接触(如果调节表不够,可使用调节螺母调整杠杆架与之匹配),百分位指针应为零。
 
拨时间开关到采样所需的时间(5s或60)齿轮,按下启动按钮,电磁铁可自由地将标准针吸收到样品中,直到红灯亮起(此时,标准针穿透样品的时间已经达到5s或60,电磁铁自动释放磁弹簧固定针杆,使针杆不掉下),用手按下与标准针外杆顶部的百分位数指针所指示的数字,即样品的穿透度。
 
侵彻点与碟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毫米,每个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为样品的测试结果。
 
每次试验前,应检查并调整保温盘内的水温。试验结束后,应将标准针从浸有溶剂(汽油)的棉布或布上取出,然后用棉或布擦干。

四.安装和调试:

 
新仪器拆下后,根据装箱单检查附件是否完整和损坏。将穿透仪的主机放在卧式平台上,打开电源,按住手动>;键使电磁铁吸收,将标准针的连杆插入传感器的孔内,松开手动>;键。将标准针与连杆连接。
 
拆包后,检查是否因运输而发生故障。
 
根据装箱单检查是否有遗失件,并及时通知公司销售部或卖方。
 
插入电源并打开电源。此时,显示屏显示仪器的名称并进入测试界面。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电气化15s后,按下仪器的手动>;键,此时针杆总成应能自由下落。
 
调整仪器的水平方法是:转动调整支路的角度,使水平气泡处于中间位置,此时工作平面已经处于水平位置。
 
 

 

 
在找 沥青针入度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