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纽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XJL-300C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22/5/11 14:59:27
  • 访问次数157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纽利德以管理为基石,以科技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生存根本的超前经营理念。使得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客户已遍布中国各个地区和各行各业,主要包括:公路、建筑、铁路、水利、电力、环保,冶金工业,各级勘察设计院,工程局,监理公司,质检站,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航空航天,*,船舶,等系统的科学研究机构。同时赢得了诸多国外厂商的青睐,成为他们在华主要的代理机构。厂商在本公司常设技术交流机构,工程师定期来公司交流工作。把国外的*技术、经验应用到各工程行业,使用户单位不仅能拥有*的设备,而且拥有Z前沿的技术支持。
公路检测仪器,实验室仪器,桥梁仪器,沥青仪器
XJL-300C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广泛适用于各种塑料管材(如给排水管、排污管、燃气管、通信用管道,如PVC、PE等)的耐冲击韧性的测定。是检测机构、生产单位、建材行业、科研单位理想的测试仪器。
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 产品信息
XJL-300C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广泛适用于各种塑料管材(如给排水管、排污管、燃气管、通信用管道,如PVC、PE等)的耐冲击韧性的测定。是检测机构、生产单位、建材行业、科研单位理想的测试仪器。
提锤方式:链条
二次捕捉:有
显示:高度数码管显示,寿命长,可靠性高。
控制方式:LED
冲击高度:50mm~2000mm
产品特点
1、安全防护装置满足89/392/EEC标准;
2、采用高亮(LED)数码管显示,使用寿命长;
3、冲击高度可在50mm~2000mm范围内任意设定(此高度范围内防二次冲击装置的捕捉率为99%);
4、采用进口伺服控制系统提升装置,提升速度快、试验效率高。
5、提升高度自动校准,校准精度达±2mm范围以内;
6、组合式冲击锤结构,可通过砝码进行装配;
7、气动防二次冲击捕捉装置,可根据需要调整工作空气压力,提高捕捉装置的可靠性;
8、可装配型垫铁设计,使其适应不同管径的管材、厚度各异的板材试样,选配安全帽专用配件后,可进行安全帽的冲击试验;
9、特殊的落管及气流排孔设计,使锤体下落空气阻力极小,锤体与落管壁无摩擦,能损小于2%;
10、双螺杆支撑,支撑平稳,刚性好。
符合标准:
XJL-300C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符合JB/T9389标准要求的落锤冲击试验机技术条件,并满足GB/T5836.1、GB/T10002.1、GB/T1002.3、GB/T13664、GB/T16800、GB/T6112、GB/T14152、ISO 4422、ISO 3127、BS EN 1411、BS EN 744等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的要求。
技术参数:
冲击高度:
50~2000mm
锤体质量:
0.25kg~16kg
*大提锤速度:
12m/min
重复定位误差:
<±1mm
防二次冲击捕捉率:
99%
锤头曲率半径:
5、10、12.5、30、50mm等(可选)
电源:
(220-15% ~220+10%)VAC 50Hz 1.0kW 单相三线
外型尺寸(长x宽x高):
(1100×570×3710)mm
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型号对比:
品名
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
型号
XJL-300C
XJL-400
B50
冲击高度
50mm~2000mm
50mm~3000mm
50mm~3000mm
模拟20m
试样直径
10~630
10~630
10~630
40~630
提锤速度
0.25m/min;12m/min
0.25m/min;12m/min
2m/s
提锤方式
链条
链条
真空吸锤
链条
测速装置
二次捕捉
控制方式
单片机控制系统
单片机控制系统
触摸屏嵌入式系统
触摸屏嵌入式系统
USB存储
连接PC机
锤体结构
组合式
组合式
独立式
组合式
自动高度调节
冲击结果自动计算
V型垫铁自动升降
气垫式捕捉装置
试样检测
*大冲击锤重
16kg
13.5kg
15kg
30kg
符合标准
GB14152,ISO3127
ASTM D2444
GB14152,ISO3127
ASTM
试样支撑方式
双丝杠支撑
双丝杠支撑
双丝杠支撑
双丝杠支撑
在找 全自动落锤冲击试验机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