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Acrichi ATDⅡ-50全自动二次热脱附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聚芯追风科技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2/8/19 17:16:18
  • 访问次数147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聚芯追风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科学分析仪器领域的研发型公司,本公司拥有一支十多年仪器研发经验的技术团队,具有完备的从制图设计、电路板开发、软件程序研发、需求分析和测试以及加工组装工程的开发能力。 我国光学家王大珩先生曾经说过: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可见仪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而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是减少实验误差,提升实验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公司将研发深入该领域,样品前处理设备向智能化、在线网络化和便携化方向发展。 在前处理仪器方面我们已经研发完成并投入市场的有:1、全自动固液一体吹扫捕集仪。2、热脱附仪:全自动一次热脱附仪、全自动二次热脱附仪和全自动双通道二次热脱附仪。3、大气预浓缩仪:基于三级液氮制冷系统的大气预浓缩仪。4、气体进样器:全自动非甲烷总烃气体进样器及可定制开发的气体进样系统。5、顶空进样器:全自动的实验室级别和便携式。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新型检测设备的研发,启动了电子鼻检测仪器项目,并在食品和药品检测鉴定领域积极拓展。在模块技术方面,我司积累的技术有:六通阀组件,EPC组件,EFC组件,皂膜流量计及电子流量计技术,WIFI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通讯版电机控制板、温度控制模块等。 我们的用户包括各地的环保和疾控等政府部门、第三方检测中心、化工制药行业、高校研究所和其他相关制造企业等,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方案。
分析仪器
全自动二次热脱附仪AcrichiAutomaticThermalDesorption型号:AcrichiATDⅡ-50产品编号:TD50000技术参数:吸附管温度控制范围:室温-400℃
Acrichi ATDⅡ-50全自动二次热脱附仪 产品信息


全自动二次热脱附仪
Acrichi 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
 
型号:Acrichi ATDⅡ-50
产品编号:TD50000
 
技术参数:
吸附管温度控制范围:室温-400℃,控温精度:±1℃
六通阀进样系统温度及控制范围: 室温-220℃,控温精度:±1℃
样品传输管温度及控制范围:室温-300℃,控温精度:±1℃
聚焦管温度控制范围:-40℃-450℃,升温速率>6000℃/min
冷阱温度控制范围:-40℃-室温,采用电子制冷装置,控温精度:±1℃
样品位:60位
反吹流量:0~100ml/min(连续可调)
制样流量:100ml/min
样品解吸、吹扫、进样和反吹时间:0.0min~999.9min
吸附管规格:直径:1/4英寸,长度:3.5英寸
功率:800W
电源:220V 50Hz
仪器尺寸:605×350×520(mm)
仪器重量:约35kg
 
仪器特点和主要功能:
全自动一键式启动,自动完成全部吸附管的脱附进样分析过程,无需人员值守。
系统自动检漏和故障报警功能。
稳定的伺服电机驱动可靠的硬件和软件控制系统。
触摸屏控制,界面信息丰富、齐全,操作简单。
方法参数设置、实时显示工作状态、运行时间。
吸附管、进样阀、传输管、聚焦管(制冷、加热),五路均可单独控制温度。
10种方法供编辑、存储和随时调用,按下运行键自动完成样品分析。
运行中的样品序列表可动态编辑,可添加、取消样品或者调整方法。
同步启动GC/GCMS,也可用外来事件程序启动本装置,提高效率,减少样品浪费。
支持对吸附管的检漏记录、干吹除水汽和在线老化功能。
可以实现对吸附管的自动重复进样。
高温六通阀进样方式,很大限度上降低了死体积和残留,保证了进样精度。
六通阀与传输管线的连接点处于加热保温箱内,无传输冷点,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
本机自带标样制样的功能,可以更方便的通过热解析仪制作工作曲线。
冷阱具有预解析聚焦功能,将分析物限制在极小的空间内以利于聚焦,再瞬间释放,保证优异峰形。
更低的制冷温度和更高的升温速率以保证得到窄的色谱峰形。
电子流量显示功能。
12个月保修期:零部件、电子和软件,不包括易损件
 

 
选购件:
电子压力/流量(EPC/EFC)控制
分流及回收功能
气体内标添加功能
 
在找 Acrichi ATDⅡ-50全自动二次热脱附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