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TIC无泄漏磁力泵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安徽皖氟龙泵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 品       牌
  • 型       号TIC80-65-1
  • 所  在  地合肥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8/11 14:42:13
  • 访问次数113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山东皖氟龙泵阀有限公司是安徽皖氟龙集团在山东投资设立的集销售与产品服务为一体销售型公司。主要负责公司产品在“山东”地区的产品销售与服务。是一家以防腐设备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导的现代化大型制造企业,集团总部位于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肥市。生产基地产坐落于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历史悠久的江南名镇-安徽泾县茂林镇。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员工500余人,平均学历大专以上,高级技术人才百余名,拥有完善的技术、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公司新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年销售产值上亿元。主要产品有不锈钢泵、氟塑料泵及工程塑料泵、防腐阀门、衬氟管道、视镜等耐腐蚀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稀土、农药、石油、电镀、冶炼、电子等领域。

各种材质磁力泵,离心泵 耐腐耐磨泵
产品概述:
无泄漏磁力泵(简称:磁力泵)是应用现代磁力学原理,利用永磁体的磁力传动实现扭矩的无接触传递的一种新型泵,也就是电机带动外转子(即外磁钢)总成旋转时,通过磁场的作用磁力线穿过隔离套带动内转子(即内磁钢)总成和叶轮同步旋转,由于介质封闭在静止的隔离套内,从而达到无泄漏抽送介质的目的,*解决了机械传动泵的轴封泄漏,而设计的全密封、无泄漏、无污染、高效节能的新型工业用泵,性能达到标准、可
TIC无泄漏磁力泵 产品信息

产品概述:
无泄漏磁力泵(简称:磁力泵)是应用现代磁力学原理,利用永磁体的磁力传动实现扭矩的无接触传递的一种新型泵,也就是电机带动外转子(即外磁钢)总成旋转时,通过磁场的作用磁力线穿过隔离套带动内转子(即内磁钢)总成和叶轮同步旋转,由于介质封闭在静止的隔离套内,从而达到无泄漏抽送介质的目的,*解决了机械传动泵的轴封泄漏,而设计的全密封、无泄漏、无污染、高效节能的新型工业用泵,性能达到标准、可替代价格昂贵进口的化工泵。
产品优点:
1.TIC无泄漏磁力泵是根据IS02858/GB5662/DIN24256标准自行设计研发的全密封、无泄漏、无污染的新型工业用泵,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
2.泵体、叶轮和泵盖采用CFD计算机流体力学设计水力部件进行模块设计和精密铸造。具有流道宽、效率高、汽蚀余量性能好、径向力小、尺寸准确、流道光洁和互换性好等特点;
3.磁铁选用铁氧体磁体、钕铁硼和钐钴,具有良好的磁性,耐高温,不退磁;它的磁能积为28兆高斯奥特斯,可耐受温度的极限是350℃,在常规冷却的条件下,限定其zui高使用温度为260℃,可以zui大程度不免退磁,使得磁材料的理论使用寿命高达20年;
4.轴套、滑动轴承采用高耐磨的碳化硅、石墨、四氟等材料,并设置了润滑槽,有效地保证泵的使用寿命;
5.无泄漏,所有密封点采用封闭式静密封密封,通过磁性联轴器驱动,不需要氮气密封,安全、经济和高效,*解决了介质泄漏;
6.无需独立润滑和冷却水,降低了能耗;
7.标准轴联后拉式设计,无需拆卸管道,维修方便;
8.卧式安装,振动小,噪音低,运行平稳,标准设计,可与标准化工离心泵互换,方便用户更换和使用;
9.由联轴器传动变成同步拖动,不存在接触和摩擦。功耗小、效率高,且具有阻尼减振作用,减少了电动机振动对泵的影响和泵发生气蚀振动时对电动机的影响;
产品用途: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碱、冶炼、稀土、农药、染料、医药、造纸、电镀、电解、无线电、化成箔、科研机构、国防工业等生产流程中输送腐蚀性液体,尤其适用于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高温、强碱、有机容剂和贵重液体的输送。
性能范围:设计压力:1.6-6.4Mpa、流量:2-1400m3/h、扬程:20-200m、功率:1.1-400kw 
适用温度:-30~120℃,采用新型材料耐温可达-50~450℃;
选装配件:温度监控装置,防空运转装置,泄漏监控装置;
注意事项:当介质比重大于1.3mg/cm3时订货时应说明,禁止空运转,禁止输送含有颗粒或有结晶的介质。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TIC无泄漏磁力泵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