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三向(BC-T4)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2/11/14 8:24:27
  • 访问次数422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及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商,是国内Z早基于IEEE802.15.4通讯标准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是国内较早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批量产业化生产的企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业过程无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力学参数无线检测系统解决方案、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及模组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为数字油田、智能工业、智能电网等领域提供工业过程无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为国防研究、教学及实验、科研及检测、装备制造等领域提供力学参数无线检测系统解决方案;为汽车电子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提供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及模组产品。

    公司成立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自主研发了物联网感知层中Z核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公司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成功研发多项无线网络通讯协议和行业*算法,掌握了组网模式、拓扑控制、路由、介质访问控制和逻辑链路控制技术、定位技术、能耗管理、低开销操作系统技术、能量收集技术等多项关键支撑技术。公司在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掌握了设计仿真、前道流片、封装测试等全过程生产工艺技术。公司研发了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开口封装技术,生产的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的精度、稳定性、温度漂移等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公司拥有55项和25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19项,获得了201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公司参与制定了关于MEMS技术的《Silicon based MEMS fabrication technology -Basic regulation for layout design》标准和《MEMS压阻式压力敏感芯片性能的圆片级试验方法》等四项国家标准。公司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工艺分会、国家物联网系统测试认证标准联盟委员会理事单位和全国微机电技术(MEMS)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公司在2013、2014年被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评为无锡市物联网企业。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无线应变仪,加速度传感器,无线测试系统,加速度传感器节点,传感器,三轴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无线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产品简介:在船用结构监测中,光纤光栅传感器拥有很多优势,光纤光栅以其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信号传输距离远等技术优势,使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工程机构传感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感器检测温度、应力应变、振动、加速度以及燃料等情况,对传感器的重量,尺寸小要求更高,这正是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优势。 联系我们 资料下载
三向(BC-T4)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产品信息
1、尺寸小:三向应变传感器封装后的尺寸仅为112×112×34mm。传感器尺寸小,意味着传感器本身对监测对象的影响小,并且其被意外破坏的可能性小。
2、量程大:光纤光栅本身可利用的应变范围只有±2000με,而设计的三向(BC-T4)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由于设计特殊的减敏结构,并且采用弹性模量小,屈服应力大的材料,使得三向传感器的量程达到±4000με,大大提高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量程和应用范围。
3、精度高:三向(BC-T4)应变传感器的减敏结构设计采用特殊的三环结构,减敏系数适当,使得传感器的精度提高。
4、温度补偿:三向(BC-T4)传感器在传感器的上方添加一个温度补偿基片实现温度补偿,提高了工程应用的精度。
5、长期稳定性和寿命高:由于传感器减敏结构和基座的连接方式采用了激光焊接,不存在先前用有机粘合方式时出现的长期蠕变,老化问题,在长时间工作时比较稳定可靠,并且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6、安装工艺简单,可靠性高:由于安装工艺采用氩弧焊接,安装工艺简单,不需要对焊接表面进行复杂的处理,也避免了由于表面处理不到位造成的安装问题。并且焊接设备较小,即便是狭小的空间也可以焊接。
7、成本低:由于光纤光栅的减少以及结构的简化,致使其成本降低,便于大面积应用。

 
工业过程无线监测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工业、油田、电网等领域。
在找 三向(BC-T4)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