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双翼跌落试验机 双臂跌落测试台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宁波欧林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2/11/29 12:52:54
  • 访问次数240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宁波欧林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研发、产品设计、销售的综合型公司。公司主营产品:宁波高低温试验箱、宁波冷热冲击试验箱、宁波盐雾试验箱、宁波淋雨试验箱、宁波砂尘试验箱、宁波振动试验台、宁波跌落试验机、宁波材料试验机、宁波微机控制液压试验机、微机控制全自动扭转试验机、宁波电子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低温仪、手动/液压拉床等检测仪器。涉及:汽车零部件类检测仪器,标准件类检测仪器,五金机械类检测仪器,电线电缆检测仪器,电子电器测试仪器,低压电气检测仪器,冶金铸造检测仪器等系列产品,销售产品达贰百多种,为企业质量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及企业认证提供完善的硬件设备。公司始终推行:“同质量,低价格;同价格,高质量”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广大用户的普遍赞誉和大力支持。公司始终以“诚信、奋斗、拼搏”的原则作为发展宗旨,以“顾客始终满意”为目标与您携手并进。欢迎您光临宁波欧林特公司,为我们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做进一步了解,宁波欧林特公司真诚期待您的加盟。热诚欢迎您来电、来函及网上订购产品,我们将一如既往为您提供的服务!
双翼跌落试验机 双臂跌落测试台双臂跌落试验机设计标准满足:GB4757.5-84、JISZ0202-87、ISO2248-1972(E)。本机采用双翼式机型,可以很平稳的固定好测试产品。采用电动升降、跌落,手动式复位,操作十分简便。本机配备高度数显表,用户可以很直观的通关显示屏进行观察实时产品跌落高度。
双翼跌落试验机 双臂跌落测试台 产品信息
双翼跌落试验机 双臂跌落测试台

双翼跌落试验机介绍

 

双臂跌落试验机设计标准满足:GB4757.5-84、JISZ0202-87、ISO2248-1972(E)。
本机采用双翼式机型,可以很平稳的固定好测试产品。采用电动升降、跌落,手动式复位,操作十分简便。本机配备高度数显表,用户可以很直观的通关显示屏进行观察实时产品跌落高度。
 
技术参数
1.       跌落高度(mm):400—1500
2.       试件大重量(kg):65
3.       试件大尺寸(mm):800×800×800
4.       冲击面板尺寸(mm):1400×1200
5.       托臂尺寸(mm):700×350
6.       跌落误差:±10mm
7.       马力:调高1/3HP,手动调宽
8.       试验台外形尺寸(mm):1400×1200×2200
9.       净重(kg):500
10.    电源:380V   50HZ   5A
11.    试验系统满足规范:ISO22488-1972(E)
12.    动作方式:电动跌落,手动复位
 三、 适用对象
1
电子产品包装跌落;
2. 塑胶产品包装跌落;
3
玩具产品包装跌落;
4
其它成品包装跌落等。
 四、特点
本机可对包装件的面、角、棱作自由跌落试验,配备数
显高度显示仪及采用译码器进行高度跟踪,从而能**
地给出产品跌落高度,与预设跌落高度误差不超过2%10mm。本机采用单臂双柱结构,具有电动复位、电控跌落及电动升降装置,使用方便;的液压缓冲装置大大的提高了机器使用寿命、平稳性及安全性。单臂设置,可方便地放置产品,跌落角度冲击面与底板平面角度误差小于等于

五、使用方法提示
1.   接好电源(AC380V,10A);
2.   顺时针旋开电源开关;
3.   看两翼板是否在水平位置,否则用手板向水平位置;
4.   轻按一下上升按纽使两翼板升到所需位置,轻按一下停止按纽;
5.   放好待测产品并用夹具固定好;
6.   设定好测试次数并按一下复位按钮(RST)清零;
7.   轻按一下跌落按钮开始测试;
8.   反复测试直到到达设定之测试次数自动切断跌落电源(跌落按钮无效);
9.   进行下一个产品的测试或关掉电源。
注意:跌落试验时工作台上严禁站人!(危险)
四、安装与结构
本试验机为整体组装发货,无需客户自行安装。
五、安全事项
本试验机仅适用于三相四线380V交流电源
在找 双翼跌落试验机 双臂跌落测试台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