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聚合物的导电性,通常用与尺寸无关的体积电阻率(ρv)和表面电阻率(ρs)来表示。体积电阻率ρv表示聚合物截面积为1cm2和厚1cm的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
ρv=Rv S/h (1)
式中,Rv为体积电阻;S为测量电极的面积;h为试样的厚度。
表面电阻率ρs 表示聚合物长1cm和宽1cm的单位表面对电流的阻抗。
ρs=Rs L/b (2)
式中,Rs为表面电阻;L为平行电极的长;b为平行电极间距。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电导是表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它是在电场作用下,物体中的载流子移动的现象。高分子是由许多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中没有自由电子,也没有可流动的自由离子(除高分子电解质含有离子外),所以它是优良的绝缘材料,其导电能力极低。一般认为,聚合物的主要导电因素是由杂质所引起,称为杂质电导。但也有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呈现半导体的性质,如聚乙炔、聚乙烯基咔唑等。
当聚合物被加于直流电压时,流经聚合物的电流最初随时间而衰减,最后趋于平稳。其中包括了3种电流,即瞬时充电电流、吸收电流和漏导电流(见图1)。

(2)吸收电流是经聚合物的内部,且随时间而减小的电流。它存在的时间大约几秒到几十分钟。吸收电流产生的原因较复杂,可能是偶极子的极化、空间电荷效应和界面极化等作用的结果。
(3)漏导电流是通过聚合物的恒稳电流,其特点是不随时间变化。通常是由杂质作为载流子而引起。
由于吸收电流的存在,在测定电阻(电流)时,要统一规定读取数值的时间(1min)。另外,在测定中,通过改变电场方向反复测量,取平均值,以尽量消除电场方向对吸收电流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
表面电阻率测试仪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