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XGHX-880 卫星授时远程无线核相仪2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武汉西高华电电气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3/3/11 19:13:48
  • 访问次数340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武汉西高华电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武汉市电力工业园,是专业从事电力设备检测、监测、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员。


     

      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核心技术人员分别来自西安高压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和各大院校的博士工作站;*以来,公司本着以“技术为先导、质量为基础、服务为保障、市场为纽带”的理念,积*力于促进中国高压电器产品测试、检测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业内瞩目的的成就。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成熟产品目前有:高压测试系列绝缘及接地测试系列变压器测试系列互感器测试系列断路器测试系列SF6测试设备继电保护测试系列等。还有更多高科技产品在研发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将陆续推出。



       面对未来,公司将秉承社会、自然、资源和谐发展的宗旨,发扬“西高华电,装备电力”的价值追求,竭诚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测试仪器
仪器采用GPS卫星精确授时技术,在任何地方获取统一的时间,能够同时测量任何地方的两条电线相位差值。解决了传统无线核相仪操作需在300米以内的距离限制
XGHX-880 卫星授时远程无线核相仪2 产品信息

一、产品简介

XGHX-880 卫星授时远程无线核相仪(以下简称“仪器”)采用GPS精确授时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用于远距离核相、近距离核相和开关柜取电感应点核相。还具有高压验电、核定相序、测量电网频率的功能。仪器适合5V~500KV输电线路带电核相作业。

仪器采用GPS卫星精确授时技术,在任何地方获取统一的时间,能够同时测量任何地方的两条电线相位差值。解决了传统无线核相仪操作需在300米以内的距离限制。

二、工作原理

远距离核相---精准测量模式:甲乙主机由GPS精确授时,在相同的GPS时间(纳秒级)开始测量,根据甲乙的相位值计算相位差值。

远距离核相---授时测量模式:甲乙主机预先由GPS授时,然后启动甲乙主机内部时钟,在相同的时间(微秒级)开始测量,根据甲乙的相位值计算相位差值。

近距离核相:由一个主机测量接收X发射器和Y发射器的信号,计算两线路的相位差值。

发射器原理:采集带电线路的相位和频率信息,将信息编码后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给接收主机。

三、安全事项

1、操作人员应按电力部门高压测试安全距离标准进行操作。

2、标准配置绝缘杆3米,对应电压等级为 ≤ 220kV。如测量线路电压高于220KV时,请使用长度大于3米的绝缘杆。

3、核相操作时,手持位置不要超过绝缘杆手柄位置。


四、技术参数

1、相位差准确度:

近距离核相:误差≤3°

远距离核相---精准模式:误差≤3°

远距离核相---授时模式:误差≤6°

2、频率准确度:±0.1Hz。

3、发射器和接收主机的无线传输距离大于100米。

4、甲乙主机之间GPS卫星授时远程核相距离≥500km。

5、结果判断采用标准。相位差≥30°为异相;相位差<30°为同相。

6、无GPS信号时本机仍可继续工作30分钟。

7、仪器实现了跨电压等级测量,一台仪器可以测量各电压等级线路。

8、具有高压验电和核定相序的功能。

9、可以用于开关柜带电显示器核相。

10、数据存储容量800组,可以查阅和单条删除。

11、标配绝缘杆长度为3米,绝缘杆适用电压等级≤220KV。

12、高压测量时泄漏电流<10uA。

13、发射器工作功耗<0.1W,接收主机工作功耗<0.3W。

14、两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均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主机锂电池容量约为2200mAH,发射器电池容量约为350mAH。

15、工作环境:-35℃--- +45℃ 湿度≤95%RH。

16、储存环境:-40℃--- +55℃ 湿度≤95%RH。

17、整机重量:约5Kg*2个。

18、仪器包装尺寸:长71cm*宽26cm*高11cm*2个。

在找 XGHX-880 卫星授时远程无线核相仪2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