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粉末自然堆积密度计XF-16913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厦门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3/3/18 15:38:59
  • 访问次数171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销售精密天平;比重计;显微镜;比重天平;密度天平;密度测试仪;密度仪。作为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在悠久发展历程中一直保持着技术和市场的性。代表产品有塑料密度计,橡胶密度计,粉末密度仪,液体比重计,电子比重密度天平,PE密度计,粉末冶金密度天平,吸水性固体密度计,水银法密度仪,自然堆积密度计,磁性陶瓷岩石密度计,管材颗粒密度计,浮力法固体密度仪,颗粒水分测试仪,色差仪,松装密度仪。 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专注于密度测试技术的研发并将其产品化。产品适用材料:塑胶颗粒,工程塑胶粒,ABS溶剂,尼龙颗粒,PVC粉末,EVA材料,PU发泡,塑胶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橡胶颗粒,黑烟胶,树脂,矽胶,铁氟龙制品,金属粉末,磁铁粉末,玻璃粉末,碳化钨,石墨材料,碳织材料,钛白粉末,各种化学液体,粘稠液体。产品也在孔隙率测试的应用领域: 催化剂,广泛用于石化、化工、医药、食品、农业、精细化工等领域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广泛用于环保领域;颜填料,无机颜料、碳酸钙、氧化锌、氧化硅、矿物粉等;陶瓷材料原料,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氮化硅、碳化硅等;炭黑、白炭黑、纳米碳酸钙等用于橡塑材料的补强剂等;新型电池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石墨等电极材料;发光稀土粉末材料; 磁性粉末材料,如四氧化三铁、铁氧体等;纳米粉体材料,包括纳米陶瓷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银粉、铁粉、铜粉、钨粉、镍粉等; 其他,如超细纤维、多孔织物、复合材料、沉积物、悬浮物等 厦门雄发拥有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的技术工程师,成熟的销售网络、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以“专业、专心、专注”的态度服务于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雄发坚持“以诚为本、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适用的密度测量仪器。
XF-16913自然堆积松装密度测试仪,粉末自然堆积密度计,自然堆积表观密度测试仪是依据国家标准GB/T16913.3-1997的规定设计、生产;粉末自然堆积密度测试仪XF-16913适用于粉尘粉体粉末堆积密度的测定
粉末自然堆积密度计XF-16913 产品信息

XF-16913自然堆积松装密度测试仪,粉末自然堆积密度计,自然堆积表观密度测试仪是依据国家标准GB/T 16913.3-1997的规定设计、生产;粉末自然堆积密度测试仪XF-16913适用于粉尘粉体粉末堆积密度的测定。试样的采集请参考GB/T 16913.1-1997 粉尘物理实验方法 1部分:试样粉尘的采集中的相关规定。

原理:粉尘从漏斗口在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充满量杯;测定松装状态下量杯内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即粉尘堆积密度。

粉末自然堆积密度测试仪XF-16913仪器结构

1、漏斗(流出口直径12.7mm):漏斗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中漏斗锥度为60°±0.5

2、堵塞棒:不锈钢材质,用于在粉尘装入漏斗时防止粉尘下落。

3、天平(用户自备):称量100g;精度0.02g

4、量杯:本装置配备一只容积为100ml的不锈钢量杯,量杯内径为Φ39mm

5、刮板:不锈钢材质,用于在粉尘装入漏斗时去除多余的粉尘。

配置:密度测试仪主机,不锈钢堵塞棒,不锈钢量杯,不锈钢尺,毛刷

粉末自然堆积密度测试仪XF-16913测定步骤   

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GB/T 16913.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   

2)规定将测定装置各部件组装于试验台上,调整水平

3)用塞棒塞住漏斗流出口。将尘样装入盛样量筒,用刮片刮平后倒入漏斗中。

4)拔出塞棒使粉尘自由落至下部量筒中,待漏斗中粉尘全部流出后,用刮片将堆积于量筒上部粉尘刮去。 

5)把装有粉尘的量筒放到天平上称重

6)粉尖堆积密度按式

1)计算:式中:ρh 粉尘堆积密度,g/ cm3   m1m2m3 测量3次分别称得的粉尘质量,g   V校正后的量筒容积,100cm3  

计算公式:(mi+m2+m3/3

连续3次测定所得的粉尘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小于1g,取符合要求的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关键词:密度计
在找 粉末自然堆积密度计XF-16913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