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烧结钕铁硼密度计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3/7/3 9:18:11
  • 访问次数145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销售精密天平;比重计;显微镜;比重天平;密度天平;密度测试仪;密度仪。作为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在悠久发展历程中一直保持着技术和市场的性。代表产品有塑料密度计,橡胶密度计,粉末密度仪,液体比重计,电子比重密度天平,PE密度计,粉末冶金密度天平,吸水性固体密度计,水银法密度仪,自然堆积密度计,磁性陶瓷岩石密度计,管材颗粒密度计,浮力法固体密度仪,颗粒水分测试仪,色差仪,松装密度仪。 厦门雄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专注于密度测试技术的研发并将其产品化。产品适用材料:塑胶颗粒,工程塑胶粒,ABS溶剂,尼龙颗粒,PVC粉末,EVA材料,PU发泡,塑胶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橡胶颗粒,黑烟胶,树脂,矽胶,铁氟龙制品,金属粉末,磁铁粉末,玻璃粉末,碳化钨,石墨材料,碳织材料,钛白粉末,各种化学液体,粘稠液体。产品也在孔隙率测试的应用领域: 催化剂,广泛用于石化、化工、医药、食品、农业、精细化工等领域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广泛用于环保领域;颜填料,无机颜料、碳酸钙、氧化锌、氧化硅、矿物粉等;陶瓷材料原料,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氮化硅、碳化硅等;炭黑、白炭黑、纳米碳酸钙等用于橡塑材料的补强剂等;新型电池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石墨等电极材料;发光稀土粉末材料; 磁性粉末材料,如四氧化三铁、铁氧体等;纳米粉体材料,包括纳米陶瓷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银粉、铁粉、铜粉、钨粉、镍粉等; 其他,如超细纤维、多孔织物、复合材料、沉积物、悬浮物等 厦门雄发拥有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的技术工程师,成熟的销售网络、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以“专业、专心、专注”的态度服务于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雄发坚持“以诚为本、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适用的密度测量仪器。
产品名称:烧结钕铁硼密度计   烧结钕铁硼密度计经常应用于磁性材料加工厂、科研机构、粉末冶金、金属制品、精密陶瓷、合金材料、金属回收、矿物与岩石等新材料研究实验室,主要用于测量:硅钢、铁硅、铁铝、镍铁系合金/金属磁粉、锰锌铁氧体、铝镍钴、钕铁硼等。
烧结钕铁硼密度计 产品信息

  磁性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磁性材料密度测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测量方案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准确度难以保证。为此我司专门研发了用于磁性材料密度测量的烧结钕铁硼密度计MDJ-300AC。它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磁性材料的密度测定,无需繁琐的操作步骤以及复杂的人工计算,只需2-3次简单的按键操作,就可以直接快速读取材料的密度值,体积。精度高准确性好,适合用于各种磁性材料的密度测量,无论是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矩磁材料,旋磁材料,还是压磁材料都可以测量。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按磁极化强度矫顽力大小分为低矫顽力(不带字母),中等矫顽力M,高矫顽力H,特高矫顽力SH,超高矫顽力UH,矫顽力EH六类产品

  烧结钕铁硼密度计采用的是德国进口的HBM称重传感器以及英国进口的ARM数据处理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能够准确测量快速处理分析数据并直接反馈到处理中心,直接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与其他常用的电子密度计相比,烧结钕铁硼密度计比较不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好,测定的数据相对其他同类产品来说,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状态。

烧结钕铁硼密度计技术参数

型号:MDJ-300AC      MDJ-600AC    MDJ-1200AC      MDJ-300SC     MDJ-600SC

称重峰值:300g            600g         1200g          300g           600g

称重zui小值:0.01g         0.01g        0.01g          0.005g          0.005g

密度解析: 0.001 g/cm3

密度测量范围:0.00199.999g/cm3

测量种类: 任何不规则密度>1或是<1的块状、颗粒、浮体磁性材料

测试时间:5-20

校正方式:单键砝码校正、自动检测

显示值:重量g,密度g/cm3,体积cm3, 百分比%

在找 烧结钕铁硼密度计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