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北京便携式里氏硬度计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恒瑞天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HR/YD-1000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3/8/1 9:02:39
  • 访问次数187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恒瑞天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代理为一体的专业提供分析仪器仪表服务的,产品出厂一年内免费维修,终身维护。严格的技术要求,合理的价格,高性能的产品,竭诚的售后服务,本着用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为国内企业客户提供高性能的国产及进口工业仪器设备,是我公司发展的经营理念。北京恒瑞天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营:气体分析仪,水质分析仪,薄膜过滤器,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流量计 ,紫外辐照计,氢气发生器, 静电测试仪,便携式电测水位计,折光仪,糖度计,食品安全速测仪,多功能土壤检测仪,农药残留测定仪,兆欧表,休止角测定仪,真空泵,紫外灯,粉尘仪,电缆故障测试仪,硅钢片测定仪等产品,我公司经销的产品覆盖石油、化工、环保、电子、冶金、机械、光学、通讯、科技教学、医疗卫生等领域并与世界诸多厂商合作,横跨上万种产品线、数十万种国内外优质产品。秉承“高效服务,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北京便携式里氏硬度计可以直接测量洛氏(HRC、HRB)、里氏(HL)、布氏(HB)、维氏(HV)、肖氏(HS)硬度值。符合标准以及机械工业部颁布的"里氏硬度仪技术条件ZBN7l 010-90",国家颁布的"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7394-1998"、里氏硬度计标准JB/T9378-2001等标准。
北京便携式里氏硬度计 产品信息

 北京便携式里氏硬度计  功能:

       各种硬度可直接测量,可任意一键转换
全中文显示,菜单式操作,操作简单方便
一台主机可配备7种不同冲击装置使用,更换时不需校准自动识别
可存储256 组×5个测量值
可设置上、下限,超出范围自动报警
任意实时平均值自动计算显示
有背光显示,方便暗环境使用
具有示值软校准功能
可打印任意份测试结果
带有USB接口,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

 

 

 北京便携式里氏硬度计用途:

        已安装的机械或*性组装部件
模具型腔等试验空间很狭小的工件
大型工件大范围内多处测量部位的快速检验
压力容器、汽车发电机及其它设备失效分析
轴承及其它零件生产流水线
金属材料仓库的材料区分
要求对测试结果的正规原始记录
 

 

 

 产品性能
 

测量范围:(170960HLD ;(1769HRC;(13100HRB; 19651HB; 80976HV; 30100HS;

  测量方向:360°
  硬度制:里氏、布氏、洛氏B、洛氏C、维氏、肖氏
  显示:LCD,128×64图形点阵液晶
工作电压:5V
  充电时间:2.56h
  充电电源:5V/1000mA
  持续工作时间:约200h(无背光)  通讯接口标准:USB11

 

 冲击装置精度参数:
序号
冲击装置类型
标准里氏硬度块硬度值
示值误差
示值重复性
1
D
760±30HLD530±40HLD
±5HLD±8HLD
5HLD8HLD
2
DC
760±30HLDC530±40HLDC
±5HLDC±8HLDC
5HLD8HLD
3
DL
878±30HLDL736±40HLDL
±12HLDL
12HLDL
4
D+15
766±30HLD+15544±40HLD+15
±12HLD+15
12HLD+15
5
G
590±40HLG500±40HLG
±12HLG
12HLG
6
E
725±30HLE508±40HLE
±12HLE
12HLE
7
C
822±30HLC590±40HLC
±12HLC
12HLC
冲击装置的用途:
 
冲击装置名称
用途
冲击装置D
用于大部分硬度测量
冲击装置DC
用于非常局促地方(孔内、圆柱园内)的测量
冲击装置D十15
用于沟槽内或凹入的表面硬度测量
冲击装置E
用于硬度,碳化物含量高的工具钢的硬度测量
冲击装置C
用于表面硬化了的部件,表面覆盖层,薄壁的硬度测量
冲击装置G
仅用于布氏硬度650HB范围内的密实部件的硬度测量
冲击装置DL
用于深槽槽底或型面(如齿面)等零件的测量

 

 

 

 

 

 

 

产品关键词: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

在找 北京便携式里氏硬度计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