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便携自锁式橡胶防溜枕木

参考价 ¥ 600
订货量 ≥1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济宁市鼎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品       牌其他品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济宁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3/10/10 20:01:18
  • 访问次数180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济宁市鼎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机车合成闸瓦、机车铸铁闸瓦、车辆闸瓦、内燃捣固机、钢轨打磨机、钢轨拉伸机、钢轨钻孔机、锯轨机、液压轨缝调整器等铁路施工设备。

    济宁市鼎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秉承信誉是生命、质量求生存、客户是衣食父母的原则,为国内外新老客户做出新的贡献而努力。

    我们公司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制作来图来料加工。工程质量达到经济、合理、可靠、可信和优良的标准。让您满意是我们的追求。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职责。

合成闸瓦,铸铁闸瓦,货车车钩,钢轨切割片,钢轨钻头,钢轨钻孔机,轨枕改锚机
我厂是专业经营铁路器材的厂家,具有多年铁路供应经验,太阳能车挡表示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太阳能车挡表示器符合铁路标准、质量好,有需要请联13O537258OO。
便携自锁式橡胶防溜枕木 产品信息

我厂是专业经营铁路器材的厂家,具有多年铁路供应经验,便携自锁式橡胶防溜枕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携自锁式橡胶防溜枕木符合铁路标准、质量好,有需要请联13O537258OO

一、防溜枕木产品介绍

  便携式橡胶防溜枕木,简称PR防溜枕木,是为了解决传统防溜枕木笨重、两人搬运、防溜时滑动、铁链锁麻烦等问题而研制。PR防溜枕木不仅具有传统防溜枕木的功能和特点,而且重量大幅减轻,防溜效果更加理想,操作更加简单。

二、防溜枕木主要特点

  1.反应时间短:与传统防溜枕木相比,因为合成橡胶的滑动摩擦力大,可以有更短的反应时间。防溜卡槽角度的更改,能使PR防溜枕木更快速的产生防溜作用。

  2.防溜效果好:因为采用合成橡胶作为防溜主体,增大了与钢轨间的摩擦力。不会产生防溜枕木被车辆推行现象的发生。当车轮压过传统防溜枕木,传统防溜枕木会发生塑性变形,变形后的防溜枕木对后续车轮产生的制动力将会大大下降。而PR防溜枕木防溜主体为弹性体,可以对后续若干车轮产生持续不变的防溜制动力。

  3.便于搬运、安放:结构简单,重量轻。在存放时占用更小的空间,搬运、安撤时也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

  4.适应范围广:与采用松木的原防溜枕木相比,PR防溜枕木采用合成橡胶与槽钢相结合的方式。合成橡胶耐热、耐寒性好,耐腐蚀性强。在极差天气情况下都能保证正常工作。

  5.锁定简单:安置在钢轨上后,只需拧动两端三角锁,就可快速使PR防溜枕木锁定在钢轨上。省去了传统防溜枕木安装链子锁的繁琐过程。

三、防溜枕木的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参数

卡槽角度(° 70

槽宽(mm 80

槽深(mm 50

防溜主体尺寸(mm 240*150*150

重量(kg 16

合成橡胶硬度(HD 110-115

适用轨型(Kg/m 43506065

638325647942501940777.jpg


   橡胶防溜枕木上的防溜卡槽具有70°的斜角,将卡槽落入两侧钢轨后,防溜枕木以一定的角度固定在钢轨上,当停留车辆发生溜逸,车轮撞击靠上车辆一侧的防溜主体时,因防溜卡槽具有一定的角度,橡胶防溜枕木会受到车轮的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并以未与车轮接触的斜后方的防溜主体为支点建立扭矩并动,随之挤入两钢轨之间,且越挤越紧,从而防止溜逸车辆运动,起到防溜作用。

  枕木上刻有两道斜向分布的,与钢轨轨距相当,且能卡套于钢轨面的凹槽木枕。其作用的目的,在于阻止车轮转动,防止停留车辆发生溜逸,是防溜措施的其中一种。

  橡胶防溜枕木是过去木枕防溜的新替代产品,具有轻便、便携等优点。重量16Kg,一人便可拿到现场安装操作。将防溜枕木放在需要防溜的线路上车辆的端头,下部凹槽卡在钢轨上,用铁链从钢轨下部穿过绕到链接横杆上锁即可。

  当车辆溜动,车轮位移到防溜枕木两端的橡胶块上,起到防溜作用。若有大的推动力推动防溜枕木,防溜枕木链条拉断,向前摩擦制动至车辆停下,防溜枕木完整,只需要新定位,挂上完好的链条继续使用。是车站线路端头、专用线可靠的防溜产品。

防溜枕木横杆上设计有把手,方便拿用,连接杆上贴有反光标志,白天晚上醒目,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便携自锁式橡胶防溜枕木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