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深圳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4/6/22 14:37:48
  • 访问次数78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是自主研制光、机、电、软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农药残留检测仪、兽药残留检测仪、ATP荧光检测仪、荧光/胶体金读卡仪、多参数水质分析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真菌毒素定量分析仪、等温扩增荧光检测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微生物致病菌快速检测仪、承诺达标合格证农药残留检测一体机、配套检测试剂、金标卡、速测盒。


仪器开发与课题合作:承接各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相关课题,分子生物学检测产品研发、免疫学检测产品研发、生物化学检测产品研发、光学检测产品研发等;知识产权输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输出、模具制造、线路板贴片生产等项目合作。


肉类水分测定仪、免疫层定量分析仪、ATP荧光检测仪、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食品安全检测仪、药物残留检测仪、金标检测卡、食品安全快筛试剂盒、食品安全检测箱
CSY-YG701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du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 产品信息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ji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

CSY-YG701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产品性能参数:

使用场地;轻巧便携,体积精巧,既适合实验室操作,也适合现场操作;

激发光源:激发光源采用LED,激发光谱波长λ0=365nm,接收光谱波长λ1=610nm;并且具有时间分辨荧光功能,读数时间为200us-600us,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特异性;

LED光源波长:激发光谱波长λ0=365nm,接收光谱波长λ1=610nm;

检测项目参数:检测结果可根据日期、检测项目、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参数进行进行检索;

操作方式:触摸屏操作;

检测项目参数: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仪通过扫描条形码自动切换或通过触屏选择切换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批号,检测项目包括真菌毒素类(黄曲霉du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后期可升级实现对农药残留类、转基因类项目的快速定量检测;

操作指令:利用触摸屏界面显示菜单进行人机对话;

数据传输:USB以及无线传输;

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技术参数:

1、屏幕:7寸

2、操作系统: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支持数据项目远程扩展升级维护。

3、重复性:CV<3%

4、稳定性:CV<3%

5、台间差:CV<3%

6、检测通道:单通道定量检测结果

7、前处理:≤15分钟(根据项目而定)

8、检测时间:<10s可对样本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

9、检测结果报告:可准确报告出检测项目、被测物质的浓度、检测单位、被检查单位、检验员、检测时间、检测限等信息可在触摸屏上显示,可通过仪器内置打印机输出

10、连接方式:USB接口,串口,网口

11、数据传输:USB 以及网口(升级wifi)

12、检测器:光电源 , 波长:365nm/610nm

13、数据**性:用户单位,检测人员密码登录、数据删除需提供管理员密码功能确保对检测人员相关信息保密性,真实性。

14、数据处理:可通过通讯端口进行数据汇总、上传监管平台等。

15、项目拓展:支持检测项目拓展功能

16、外设支持:可加装条形码识别模块,可对一维和二维条码进行识别。

17、内置6通道恒温金属浴、6计时器,可一对一进行计时检测。

18、每个项目具有独立ID卡确保检测**性

19、一体化拉杆箱包装

在找 赤霉烯酮含量快速检测仪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