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60°高精度光泽度计YG60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苏州纽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苏州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4/6/27 9:00:37
  • 访问次数128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苏州纽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专业提供理化分析、材料分析、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食品检测、环境检测、教学设备、农业科技、土壤水质、分析等科研教学领域的实验室设备、耗材的专业公司。纽铭生物科技始终致力于为客户传递实验室科技产品,推动国内实验室科技和检测技术的繁荣发展。 纽铭提供的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广泛受到业内机构的认可,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政府机构和医药企业等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苏州纽铭,不仅为您提供全套的实验室样品全处理方案,更为您提供无后顾之忧的一站式服务。优质的服务理念、安心的售后为您的实验室保驾护航。纽铭全体员工期待为您服务并携手共进,开创更为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宗旨:向用户提供质量可靠的实验室产品是我们始终的目标,注重技术在产品及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并提供的服务,在不懈地保持优质产品 和优质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竭力地为用户寻求更有效、更经济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尽心聆听客户的意见,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追求更实效的合作与客户一起开创新的领域,共铸事业辉煌。我们始终革故鼎新,紧紧着眼于未来,欢迎新老客户前来业务! 以合理的商品价位,快捷的物流递送、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以及强大的技术力量,赢得了广大的客户的支持与信赖真正实现了与客户的双赢信誉求合作-质量求发展。
磁力搅拌机
光泽度计YG60可用于油漆油墨、涂料、纸张印刷、塑胶电子、家具、陶瓷、电镀、五金、大理石等行业的光泽度测量和质量检验.
60°高精度光泽度计YG60 产品信息

产品介绍:

60°光泽度计YG60是3nh公司独立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泽度仪产品,是参照国际标准ISO2813和中国国家标准GB/T9754设计制造的光泽度测量仪器,具有自动检查校准板的功能,配有品质管理软件,满足JJG696工作光泽度计要求。

 

光泽度计YG60产品特点 

1.美学曲面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紧密结合;

2.具有自动检查校正标准板的功能;

3.满足JJG696工作光泽度仪要求;

4.大容量存储空间, 可存储35000条测量数据;

5.具有自动关机功能, 30~120秒可自由选择;

6. 符合标准ISO2813,ASTMD523,GB/T9754; 

7.配有品质管理软件,可打印质检报告,实现更多功能扩展;

8.多种工作模式,多种功能设置,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光泽度计YG60应用行业 

可用于油漆油墨、涂料、纸张印刷、塑胶电子、家具、陶瓷、电镀、五金、大理石等行业的光泽度测量和质量检验.

a.jpg

 

光泽度计YG60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YG60 60°高精度光泽度计
测量角度60°
测量光斑(mm)60°:9X15
测量量程60°:0~1000GU
分度值0.1GU
特性  可用于油漆油墨、涂料、纸张印刷、塑胶电子、家具、陶瓷、电镀、五金、大理石等行业的光泽度测量和光泽度数据传递。
测量模式基本模式,统计模式,连续模式,质管模式
测量时间0.5秒
重复精度0~100GU:±0.2GU ;  
100~1000GU:±0.2%GU
准确性满足JJG 696工作光泽度仪要求
自动关机时间30~120秒可选
校准开机自动检验并校准/手动校准
语言简体中文、英语、繁体中文
存储数据35000条(基本模式和连续模式15000条,质管模式10000条,统计模式10000条)
显示屏2.3 inch 黑白显示屏
尺寸160X52X84mm
重量约300g(含校正盒与电池)
电源1节5号电池(AA碱性电池或镍氢充电电池),可测10000次以上;或使用USB端口
接口USB
PC软件GQC6品质管理软件,质检报告打印,更多功能扩展
操作温度范围0~40℃(32~104°F)
存储温度范围-20~50℃(-4~122°F)
湿度小于85%RH,无凝露
标准附件USB数据线、说明书、GQC品质管理软件(下载或售后提供)、校准板
可选附件微型打印机,蓝牙
技术参数仅为参考,以实际销售产品为准


在找 60°高精度光泽度计YG60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