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上海三信土壤pH计SX811-SL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上海全脉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上海市
  • 厂商性质其他
  • 更新时间2024/8/5 10:35:51
  • 访问次数86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海全脉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销售实验室科学仪器的贸易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司业务涉及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环 保、制药、食品、石油、化工、水处理、生物制品等各大行业,主要产品有电子天平、烘箱、电化学产品、光度计、离心机、灭菌器、工作台、、色谱等产 品,主营品牌有赛多利斯、梅特勒、奥豪斯、上海一恒、上海博迅、上海仪电、上海三信、上海和泰等一系列国内外优质的,同时,我们一直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 作关系,不断引进各种优质的实验室产品。 全脉仪器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完善的技术支持与维修服务,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我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团队以及售后服务团队,确 保时间解决客户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
商品名称:上海三信土壤pH计SX811-SL商品编号:ECS008851品牌:上海三信商品毛重:0克产品描述:●配置LabSen553土壤电极
上海三信土壤pH计SX811-SL 产品信息
  • 商品名称:上海三信土壤pH计SX811-SL
  • 商品编号:ECS008851
  • 品牌:上海三信
  • 商品毛重:0克

产品描述:
●配置LabSen553土壤电极,采用穿刺状的玻璃膜且带PVC塑料保护套,可以刺入固体或半固体内部测量,除适合软性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测量外,更适合较硬性样品如土壤等样品测量
●LabSen pH电极的低阻抗,厚膜化玻璃膜,强度是传统pH电极的10倍以上
●内溶液采用特殊的蓝色凝胶化工艺加工,内溶液不会流动,杜绝了气泡的产生,避免了玻璃膜内侧出现热的对流传导,提高了测量精度,也方便了使用
●长寿命参比系统,由玻璃细管,氯化银颗粒和银丝组成,细玻璃管头部塞有棉花,阻止由于温度变化导致氯化银与电解质的反应,提高了参比电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开放式加陶瓷芯双液络部,并使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不易堵塞,无需添加,使电极难以被污染且无需维护,大大延长了电极使用寿命
●的瑞士pH/温度电极结构,将温度元件置于玻璃膜下端的独立腔体中,内置导热介质,快速传递温度,比传统温度元件结构感应速度提高了40%,大大增加pH电极的响应速度
●1~3点自动校准,有校准指引和自动检查功能
●500组数据存储,支持USB数据输出
●自动识别12种pH标准缓冲溶液,有三个系列的标准缓冲溶液可以选择:欧美系列,NIST系列和中国系列
●可设置纯水pH测量模式和加氨纯水pH测量模式,对pH值进行温度补偿,特别适合电力、石化等行业使用
●配置校准溶液和手提箱,适合野外和现场使用
●仪器符合IP57防水等级
●测量范围:-2.00~19.99pH
●测量精度:±0.01pH
技术参数:

pH
测量范围
(-2.00 ~ 19.99)pH
分辨率
0.01/0.1 pH
基本误差
±0.01 pH ±1个字
输入电流
≤1×10-12 A
输入阻抗
≥1×1012 Ω
稳定性
±0.01 pH/3h ±1个字
温度补偿范围
(0 ~ 100)℃(自动或手动)
mV
测量范围
-1999mV ~ 0 ~ 1999mV
分辨率
– 200 mV ~ 0 ~ 200 mV:0.1 mV ;其余:1mV
准确度
±0.1% FS ±1个字
温度
测量范围
0~100
分辨率
0.1
基本误差
±0.5℃±1个字
其他技术参数
数据储存
500
储存内容
编号、日期、时间、测量值、测量单位和温度值。
电源
AA电池3节(1.5V×3);DC5V(USB接口)
尺寸和重量
(88×170×33 )mm / 313g;手提箱:(360×270×76)mm/1.6kg
IP等级
IP57 防尘防水

装箱单:

1
SX811专业型便携式pH计
1
2
LabSen553 三合一pH电极,
1
3
pH标准缓冲溶液(4.00pH/7.00pH/10.01pH /50mL/瓶)
各1瓶
4
3M KCl电极浸泡液(50mL/瓶)
1
5
PC-Link通讯软件光盘
1
6
USB通讯电缆
1
7
手提箱
1
8
使用说明书
1

关键词:通讯电缆
在找 上海三信土壤pH计SX811-SL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