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32通道的采集系统SA 32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深圳亿杰仪表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深圳市
  • 厂商性质代理商
  • 更新时间2025/5/27 10:25:32
  • 访问次数12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ACEZ公司1985年创立于新加坡,并于2003年进入中国深圳,成立深圳市亿杰仪表有限公司。以服务工业自动化、空调、海洋、医药、食品、油厂、锅炉、电厂、化工、环保、气象、冷冻设备等领域。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瑞典、加拿大、马来西亚、法国、日本和英国。我们提供有关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流量、测量和控制等产品。深圳市亿杰仪表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深受各界用户的欢迎。我们愿与广大合作伙伴及用户携手共进,再创佳绩。

气象站,风速仪,温控器,温度计,温湿度计,记录仪,压力,校验,热像仪,测距仪,流量等
产品概述32通道的采集系统SA32SA32模拟数据采集系统专用于测量、监控和记录2线制32通道或4线制8通道的模拟信号
32通道的采集系统SA 32 产品信息

产品概述

32通道的采集系统SA 32

SA 32 模拟数据采集系统专用于测量、监控和记录 2 线制 32 通道或 4 线制 8 通道的模拟信号。
该系统设计灵活,精度高,可用于现场或实验室的多种应用。
SA 32 允许对 100 个地址进行编程,这些地址可定义用于测量实际通道(最多 32 个通道)或用于执行计算/数学功能的虚拟通道。
输入通道由 CMOS 逻辑电路扫描。
扫描按 "任务 "或扫描程序进行组织,定义扫描内容(通道)、扫描方式(扫描开始和停止、扫描速率)以及结果处理方式(大容量存储器、RS 232 输出)。用户可以访问 16 个任务,因此有 16 个不同的扫描子组。
数据记录器可通过键盘和屏幕上的帮助菜单进行编程,或通过 RS 232 接口使用随设备提供的 LTC 32W 软件进行编程。
背光 LCD 显示屏可同时以数字或图形格式(150 点定义)显示 2 个通道,时基可在 1 秒至 1 分钟之间调节。它还可以在屏幕上调用存储的数值,以数字或图形格式显示。
SA 32 可以测量、监测和记录来自物理或电气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

电压:0-10 V
电流:0-20 和 4-20 mA,带外部分流器
热电偶 K/T/J/S/B/N 型,带或不带冷端补偿
电阻: 3000 Ω 3000 Ω
热电阻:3 线或 4 线 Pt100
干触点

技术参数

功能 SA 32
通用的INPUT输入通道: Pt100 (0.01°C分辨率)和 RTDs (0.1°C分辨率)
阻抗 1mΩ / 3 KΩ
DC直流电压: 1 µV / 10 V
输出OUTPUT通道: 2个继电器输出+ 0 / 2.5 V 再复制模拟输出
精度: 热电偶: 0.008 % RDG / RTDs: 0.01 % RDG
DC直流电压: 0.008 % RDG / AC交流电压: 0.3 % RDG
阻抗: 0.01 % RDG
采样: 100 samples/s
存储器: Bulk memory大容量存储器 + optional PCMCIA slot插槽
内部功能: 内置软件提供高级的配置可达100个通道和计算的可能性:有条件的过程程序/精确的/可定义的统计计算/在通道之间每个通道 有4个可编程门限。
电源: 内部电池,市电电源和11/28V。
通信方式: RS 485 and RS 232
附加功能: 计算器:1通道50 Hz, 1个数字板, 1个增加的通道, 6个计算100 Hz, 2 计算100kHz
DLL库/LABVIEW驱动器
选件: 数字I/O板(两个选件是都不兼容)
VISULOG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
Real time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data实时控制和数据监控 21 CFR Part 11
跟踪:3个级别的正确,报警确认,核查跟踪…
Sensor calibration传感器校准, mapping of autoclaves绘制图形
的计算可能性(多于5000个通道可获得)

尺寸: 225 x 88 x 310 mm
重量: 3 Kg
显示器:图形化背光LCD屏幕。
运行条件: 0 / 50 °C, 20 / 75 % RH

在找 32通道的采集系统SA 32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