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RS-232/422/485转单模光纤转换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上海博为实业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IR-1513S
  • 所  在  地
  • 厂商性质经销商
  • 更新时间2017/8/6 13:04:43
  • 访问次数392
产品标签: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进入展商展台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上海博为实业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本着“开拓、创新、求实、进取”的创业精神,汇聚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开发人才,主要从事无线网络工程系统的、工业数据通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销售的专业性工作。公司致力于RFID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通讯等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物流、电力、电信等国家重点发展行业。我公司现已经成为北京异特路通讯产品和深圳安源监控产品的华东区总代理。  特别是RFID Reader 这块产品是由公司自己研发,适应现在EPC的标准,价格优势很大,产品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希望得到用户的支持!  公司凭借对通讯和安防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自身对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并建立起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与市场行情使我们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各行业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不仅为用户提供品质优良的产品,提供完整有效的应用解决方案,还为用户提供我们*的产品服务,赢得了各行业用户*的信任、支持与好评。
我公司主营通讯转接口,USB转RS232\422\485等各类通讯接口转换器。
IR-1513S是一款实现RS-232/RS-422/RS-485串行信号通过单模光纤传输的工业级产品
RS-232/422/485转单模光纤转换 产品信息
IR-1513S是一款实现RS-232/RS-422/RS-485串行信号通过单模光纤传输的工业级产品。该产品克服了传统串行通信的距离端、抗*力差的缺点,同时也解决了电磁干扰、地环干扰以及雷击和浪涌的难题,*的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光纤接口为双SC接口,通信电接口采用接线柱形式。铁质金属外壳,既可实现壁挂式安装,又可以实现工业导轨安装。在RS-422/485端还加入了防雷防静电保护措施。使其更适合于工业恶劣环境下使用。
    IR-1513S的串行端同时提供了RS-232、RS-422和R-S485三种接口, 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直接选择其中一个接口与设备相连,无外部选择开关,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产品特点:
◆ 光纤接口采用双SC(FIBER-TX、FIBER-RX)接口
◆ 串口端物理接口为12孔接线柱形式
◆ RS-485采用*的自动流控技术,可自动识别信号流向
◆ 串口端同时提供RS-232、RS-422和RS-485三种接口,适用范围更广
◆ 串口端自适应RS-232、RS-422和RS-485接口,无外部工作方式选择开关,使用更简单、更方便
◆ 同时提供两种形式电源接口,接线柱方式和插座方式,实际使用时接哪个都可以
◆ 提供电源Power和信号方向(←和→)三个指示灯,方便用户查看通信状态
◆ 外壳为金属铁质外壳,坚固、耐用,既可实现面板安装也可实现工业导轨安装
 
性能指标: 
◆ 通信电接口:RS-232信号:RXD、TXD、GND(三线全双工)
               RS-422信号:T+、T-、R+、R-(四线全双工)
               RS-485信号:D+、D-(两线半双工)
◆ 通信波特率:50~115.2Kbps自适应
◆ RS-485流控方式:自动流控
◆ RS-422/485端支持点数:32个节点(标准负载情况)
◆ RS-422/485通信距离:0~3Km(速率越高距离越短)
◆ RS-422/485端保护措施:防雷保护容量:600W/ms
                         保护开启电压:7~8V
                         静电保护电压:15kV
◆ 通信光接口:双SC接口(FIBER-TX、FIBER-RX)
◆ 波 长:1310nm
◆ 适用光纤:9/125μm
◆ 发射光功率:-6dBm
◆ 接收灵敏度:-28dBm
◆ 光纤传输距离:0~20Km
◆ 电 源:
   物理接口:同时提供接线柱和插座两种接口
   电压范围:VIN(+8~48VDC),同时还提供一个+5V(DC)电源接口
◆ 功 耗:<0.5W
◆ 工 作 温 度:-40℃~85℃
◆ 湿 度:0~95%(不冷凝)
在找 RS-232/422/485转单模光纤转换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