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公司|采购|资讯

K6050便携式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500-0002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公司名称北京东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品       牌
  • 型       号
  • 所  在  地北京市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7/11/10 1:34:40
  • 访问次数476
产品标签:

气体检测仪

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智能制造网 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北京东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代理以及服务为一体的仪表企业,公司目前有员工4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主要生产、代理气体成分、浓度以及湿度分析仪表,主要代理品牌有英国哈奇,英国*等;东分公司是国内较早的从事主要研发生产各种气体、烟尘分析仪表的厂家;产品主要针对各种生产工艺中气体的成分、浓度、颗粒度以及湿度等各种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建材、氯碱等多个行业的上千家企业;为企业安全生产、环保节能气体准确的分析数据;改制后公司与德国、英国、美国等多个*的仪表生产厂家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更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要求。北京东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愿与您携手同进!
氢气纯度分析仪,氧气纯度分析仪,二氧化碳纯度分析仪,烟尘仪
K6050便携式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
特性
把昂贵的停机时间缩到Z短
耐用、便携
吹扫气用量Z少
可靠,容易使用
IP67防风雨外壳
K6050便携式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500-0002 产品信息

 

K6050便携式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
特性
把昂贵的停机时间缩到zui短
耐用、便携
吹扫气用量zui少
可靠,容易使用
IP67防风雨外壳
 
应用
当前使用在发电站的涡轮发电机产生大量的必须被驱散的热量。的冷却剂是氢气,它的冷却能力大约是环境空气的七倍。但,zui基本的,氢气中不能有泄露进去的空气,因为这可能会产生有爆炸危险的混合气。而且混入的空气还会增大氢气的粘度,进而增大与转子的磨擦力,增加系统内能量的损耗。
 
在充氢或再充空气之前,为避免产生可燃混合气,有必要使用一种惰性介质气体。二氧化碳(CO2)是zui常用的惰性介质气体。这样,在给涡沦发电机充气时,先用CO2把空气从系统中吹扫出来,然后再用氢气把CO2吹扫出来。
 
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可以监测充氢、空气再充过程的所有阶段,也可检测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氢气纯度。
 
操作原理
这种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运用在热导计K850分析仪中发现的已经验证的检测原理。
 
在构造上,热导计由两个室构成,每个室都有一个相同的热导传感器。其中一个室是密封的,里面充满参比气,另一个室接收样气。二次表内的微处理器电路把参比气与样气的热导系数的差值转化为浓度值。
 
该系统的内在的稳定性和它几近*的温度补偿功能使得这种仪表成为当今市场上zui精确的仪表之一。
 
系统描述
仪表封装在坚固的防水外壳里。它使用充电电池供电,可以连续使用6个小时。如要连续使用仪表,把它连接到交流电电源即可。
 
使用内置泵、针阀和流量计来控制监测发电机气体过程中通过分析仪的样气。
 
K6050将显示如下量程之一,用户可以通过键板选择要显示的量程:
 
空气中0 – *的CO2
CO2中0 – *的H2
空气中90 – * H2
 
大LCD显示检测浓度,还显示使用菜单对仪表进行设定和校验时所出现的信息和提示。


技术参数
显示
    点阵LCD,显示两行或四行字符
量程
空气中0 – * CO2
CO2中0 – * H2
空气中90 –* H2
精度(典型的)
量程的±1%
分辨率
氢气范围:0.1%
空气中CO2:0.5%
响应速度(典型的)
    T90 < 5s
取样接口
    入口和出口:适合外径为0.25"(6mm)管的静态密封压缩接头
样气压力
   泵关闭:zui大+5 bar G
   泵开启:zui小-100 mb G
样气流量
*运行流量为100~300ml/min
样气温度
   -10℃~+60℃(非凝集)
输出
0~1V 模拟输出
环境温度
-5~+40℃
电池效能
    6小时
电池充电
交流电: 110/240V ac
    车载电源:12V dc
箱体
    配有一手提柄的坚固聚合树脂箱体。
尺寸
338mm宽×295mm深×162mm高,有前置手提柄
重量
     约5.2kg
同类产品推荐
在找 K6050便携式发电机吹扫气监测仪500-0002 产品的人还在看
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Copyright gkzha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制造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比栏